一、感想
我是春节到新散文的新手。“冬冷不算冷,春冷冻煞秧犊。”春节是江南最冷的季节,但今年的春节对于我来说,不像是以往的江南了,因为新散文欢迎了我,就像是一个流浪了许久的游子终于找到了家那样温暖。我进入了快乐自由的写作状态。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想起这首歌,让我感受到了新散文的踏实、明媚、清爽、温馨。更要感谢明博兄的信任,我刚刚到新散文不久,就担任了值班斑竹。虽然我在不少的论坛做过各种的斑竹和文学编辑,但在纯散文论坛做值班斑竹,还是第一次。
这个“第一次”对我来说是用心的,认真的。因为新散文论坛大部分是散文高手,而我仅仅是一个来学习的新手,也就是学生而已。让学生要去点评老师们的作品,真是件战战兢兢的事情,让我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幸好老师们都很大肚,能容纳我这一新手的点评,并且给予了很大的鼓励,才使我没有半道逃跑,坚持做完了一个月的斑竹。想想真有点后怕呢:)
“语言的叙述方式也暗合了文题。”我们中国散文容易显形,一旦隐藏一些,就会惹读者哇哇地叫“看不懂,看不懂”,弄的作者只有迁就读者,很是尴尬。而在老康的作品里,就是一直在创新,宁可冒险,宁可“牺牲”,这非常让我钦佩。
我还以为【西窗听雨雨无声】的《说吧,椅子》是一个难得的精品。我认为它的优秀之处在于写作方式的创新,新散文主要是在写作方式上打开缺口。这几年,因为多种的原因,新散文已经不太景气(这仅是我个人的感觉),好似形式的创新已经到了极点,好似不能往前走了。看到【西窗听雨雨无声】的《说吧,椅子》,真的让我的眼前一亮,一个作家的生活储存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新散文的力量是无限的,就因为它创新,就因为它没有包袱,就因为它和清新宏大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就因为不断有新散文写手的出现。【西窗听雨雨无声】的《说吧,椅子》,视角独特,主题深刻,呈现了很不一般的写作高度,而且因为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很有阅读面,能在不同的论坛获得喝彩,决不是偶然的。正如瘦棠寒蝉所评价的:“这才是新散文呢,完全是新气象啊。”
(二)佛事散文
用这个词汇分类似乎不得当,因为这个月在朋友们的散文里,有许和佛有关的散文,我就把她这样分类了。
先说说周艳丽的《走进一场佛事》,周艳丽笔调很朴实,完全是按照佛事的顺序写的,也就是作文里的顺叙,没有在结构的波浪上动脑子,因为她写的是佛事,寺院里的独特的氛围和仪式,已经让有心的读者感到震撼了。马明博先生的《小鱼好吗?》写的不是佛事,但是写的是一颗佛心,佛事讲究修炼佛心,睹物而知心,看一个对于周遭事物的反映就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怎样了。明博先生在《小鱼好吗?》里面,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仅仅是写了一条小鱼的生命里程,让人觉得分明是在说人类,人类之间的残杀和动物物种被灭绝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在此,我的拙作《心在普陀》列入这个系列的散文,我写的散文无法和高手们相比,我写的是我在普陀山的真实的心情和经历,还有朋友们对我的期望。我觉得修炼不仅仅是抽象的事情,而是要在一个人对外界的关系上显示出来,要充分地表现出人性善的那一面,所以当我在生活中有所迷惘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用人性的善以作我生活的基调。《心在普陀》这篇拙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叙述技巧上,都很不成熟,虽然得到了朋友们的厚爱,那也仅仅是对于我善心的认可。善事不在大小,应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用踏实的心态去对待。十分感谢朋友们的相知,刘淑梅说:“心有观音,观音即在心。”使我很感动。如洛水11说:“万世一个欲字,佛的欲是努力没有欲。”说的真是太好了,尤其是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能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真的需要好好修炼才行呢。
我觉得冯文柯的《江右净土》也是一个佛事散文的佳作。他在作品里描写了一个寺院,但是他不是静止地写,而是在动态的写作里,写的栩栩如生,特有禅意。我觉得有禅意的散文就是这样的,文字不多,但很感人。寺院是宁静的,是打禅的静地,可以酝酿空灵的诗意。古代就有不少很禅意的诗歌,而且里面有丰富的哲理语言,比如:“寺院是尘世的尽头。”这就够耐人寻味的。
(三)诗意化的散文
这个系列的散文,我觉得耿翔先生是一枝独秀,当然好多朋友的叙述也是很有诗意的,但叙述的诗意化,以耿翔先生比较集中一些。他在四月份一下子发表了一系列的诗意化散文,令人刮目相看。我在享受的感觉里读完了他一篇又一篇的诗意散文,《我写过的那些苜蓿》、《看见了凤凰》、《风为什么呼啸》、《马坊的乡花》、《艰辛的米》……感到耿翔先生一如其他优秀的散文作家,在为人类寻找着精神家园。他的诗歌很优秀,散文的语言自然有了浓浓的诗意,正如东篱先生所评:“村庄总是让我们满怀亲切,又倍感沉重。”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无疑在蚕食着乡村,不仅仅蚕食了乡村的土地,也蚕食了乡村的灵魂,好多从乡下走到城市的知识份子都有这样的感觉,就如自己丢失了的家园。我不是诗人,无法具体说出耿翔先生的语言特色,有的朋友这样品味他的语言:“那些吹在父亲背脊上的风,才是大地上真正的风,多么深刻的体验。”是啊,我也有这样感觉,觉得他的叙述语言是灵动的,是跳跃的,是意象的,也是象征的。
江南雪儿的写作一直是充满了诗意的。雪儿四月份的散文《比如此刻,夜晚来临》就充满了诗意,从中让我感受到她是个不同寻常的女性,对于女性的生存有着她独立的思考和探索,这篇散文里依然有许多睿智的哲思,读后令人深思。看得出她的行文不是纯粹在叙事,也不是纯粹在说道理,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有的朋友认为雪儿的散文有浓浓的思辨的色彩,甚至有梭罗味道,不管是思辨的色彩也好,梭罗味道也好,雪儿的散文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她在思索着女性在这个古老中国的存在,探讨着女性是真正的自我解放呢,还是等待着什么救世主?有的朋友说雪儿的文章刚强多了,柔性少了,可我反而觉得她是力度与柔韧结合成为一体了。在感性的触感上,雪儿的触角感知了世界上一切细微的响动。
本月还有一位很有诗意的写作者,他就是朝潮先生。朝潮先生我很陌生,但是读他的作品却亲切,因为他的散文里面空间很大,容量很大,可以容纳很多的想象。他的《混乱的旅程》就有这样显著的特点。朝敏的评价:“具有深澈之美,时光迂回的痕迹。”确实是这样。朝潮先生的整个叙述都在推进,是那种阳光的推进,很有刚性。按照雪儿的说法就是“遒劲的力度”,渔人十分有体会地说:“仿佛神在说话,你身体里一定有个神。”可见,朝潮先生散文的魅力是如此之大啊。
(四)优美散文
我给散文分类是很随意的,不是按书本上说的那种分类,而是根据这个月新散文作品里的内容划类别的。比如这个优美散文,就有点不伦不类,因为所有的散文都应是优美的,怎么能这样分类呢?可是,我作为这个月的值班斑主,就私下这样分类,相信朋友们不会太责怪的。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在优美散文中,我把【我是老怪】的《蟹壳上的童年》放在最前面了,不是因为他也是这个月的值班斑主,而是因为这篇散文真的写的很细腻,很优美。他在《蟹壳上的童年》里,叙述从容不迫,语言密疏别致,文字鲜活明亮,读后让人感到身心是明朗的。他的《蟹壳上的童年》里是童年的味觉,让有相似经历的读者会心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散文的叙述和结构同样重要,在好多写散文写作者那里,虽然也有好的散文出现,但还是没有彻底地解决叙述的问题,而《蟹壳上的童年》的叙述是那样的从容,连杨永康先生也称赞不已。
《午睡》是作家杨四海的杰作。读毕此文,真的让人感到什么样的手笔是大手笔。一个简单的午睡,让杨四海挖掘出了这样多的文化内涵,真的令人想不到,艺术的魅力正是让读者想不到,“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要的正是这样的效果。当然,先生写《午睡》的时候,心境是平和的。因为他体会很深刻,尽管用笔很细腻,但依然让读者感到震撼。杨永康先生的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沉思”说到了要点。《午睡》从表面上看是睡着了,其实他的心明亮着呢,觉察到世界的微妙变化。午睡那么平常的一件事,却能写出如此内涵,可见文字功底,这让许多朋友赞叹不已是很自然的了。《午睡》的语言也很有特点的,就是不带矫情,这在散文里尤其是不易做到的可贵之处。一般的写手很难控制自己的煽情,真正的好散文偏偏是最忌讳煽情的,在杨四海的散文里我看到了。
颜全飚先生是我尊敬的把自己的根扎在大地上的写家。他写的系列散文《大地物事》,我几乎是篇篇不拉地阅读。我读到了一个写作者和大地之间的联系,读到了一个大地之子的赤心。他的《春的叙述》依然是扎根在大地上的写作,春天的到来,我们不用看自己换了多少衣服,看看植物,看看动物,看看太阳和云彩的变化,就能看全方位地感受到春天的深度。这是很有质感的散文,正如【动态童话】所说:“春来了,读着你清新蓬勃的文字,窗外草正冒芽。”读这篇散文,能让人品尝了浓浓的春的感觉,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茅店月先生到新散文时间不长,但是他写的散文令大家称赞,其中之一就是《一群爬上锅台的野菜》。在这篇散文里,用活泼有趣的语言叙述了野菜的趣味。正如透透所说:“是美滋滋原生活哦。”
(五)研究类散文
作家重在写作,研究者重在研究,鲁迅先生比喻其为烧菜和品菜,烧菜是重要的,品菜的味道也同样重要。可是,现在文坛上烧菜的人多,品菜的人少,偶尔出现,总是令人感到亲切。
四月份在新散文里,理论评论优秀者当数涂国文先生,他的评论《当代散文最伟大的暴徒杨永康》是对于杨永康散文的一次很有特色的解读,尽管他的解读是个人性的,是学术性的,不能代表整个理论界对杨永康散文的评价,可他鲜明的观点,令读者感到耳目一新。他在评论中用了“暴徒”这个是残酷的字眼,是冷冰冰的,是与一种歌舞生平的反动,这正和中国的现实有关。目前中国的现实正是所谓“逐渐进入全面小康”。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艺术界的堕落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也就说中国的艺术,中国的文学,甜蜜的东西太多,苦涩的东西太少。不是生活中没有苦涩,而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不愿去触及。
现实是这样,散文界也是这样,有筋骨的作品实在太少,即使是出现了,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因此,真的太需要反动一下了,确实需要有点“暴行”行径。杨永康的散文作品在散文界是孤独行路的,不是热门散文,中学生的朗诵会上也不可能会朗读他的作品。但是,杨永康的作品真的是逼近了中国内部的一些纹理,是不能不让人惊醒的作品。好的作家需要好的评论家来解读,正如十九世纪在俄罗斯出现了伟大的评论家别林斯基,让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成群地闪烁。在文章中,涂国文没有概念化地肯定杨永康的作品,而是用了充分的依据,用了近几年杨永康发表的系列作品来说明了杨永康散文的走向,读后让人信服。比如山东雪松说:“犀利好文,永康的写作是自觉的有方向性的写作,散文太需要这样的拓荒者。”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评论文章中的优秀者还有吴昕孺先生的《冰火融铸诗人心》,介绍的是女作家何小燕的创作情况。还有唐山采薇的《卡夫卡的希望世界》,对卡夫卡的手法、世界观的有深度、有启发的介绍。让人通过读卡夫卡,对于这个混乱的世界,还有一点点的希望。值得提出的是,对于作品一向认真的杨永康先生对于原作做了“三个千万”的补充:“千万别在卡夫卡的作品里找结局;千万别把卡夫卡创造的那个世界当童话;千万别以为卡夫卡要带给我们希望。他只是想说人类是孤独无助的。”是啊,一个作家让我们知道了“人类是孤独无助的”难道还不够吗?正是因为孤独无助,我们才更要直面人生,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善良的那个组成部分,才不把自己作为了“别人的地狱。”
(六)新来新散文的写作者们
我把这个作为一个分类,有点唐突。其实,我本人也是归属正在成长中的新手,自己的写作路数也不定型,表达的宽度和深度都不够。但是,四月份新来新散文的作家群,我感到他们的起点普遍较高,出手不凡。还有最令我感动的一点,就是他们很谦逊,不管点评到位也好,不太准确也好,都没有怨言,这无疑对我的值班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劲。我再次表示感谢。
让我们记住这些新来的朋友们的名字,共同建造我们的精神家园。他们是:萧萧眉儿、卢仁强、草乡、陶月霞、陈俞倩、苏兰朵、宁刚、家淳、南方不死鸟、咏而归、郦观峰、任鸿等新朋友。
还有不少加精作品,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加精,但却很优秀的作品,原谅我因为篇幅有限,不能一一提到,希望朋友们多多宽谅。
三、有关版面的排版
版面的排版虽然与文章质地优劣无关,但与读者的美感有关,就如好的产生需要好的包装一样,无论是纸媒或是网络,都一样看重版面的排版,朋友们不可轻视。
我在这里介绍两种简便的排版工具,使用十分方便,大家不妨试一试。
1、。asp
需要在段落前空两格的作品,只要把原作品复制到“排版前的文章粘贴到这里”下面的粘贴栏里,点击“排版处理”。然后把排版处理过的文章复制粘贴在你要发表的地方就可以了。
2、。asp
需要在段落前空两格并要求删除空行的作品,处理方法同上。还有注意的就是字体的选择,建议朋友们不要选楷体,因为系统设置的缘故,楷体字在发表后字色变淡,不但不美,而影响读者的阅读质量。
以上三点是我四月值班工作中的心迹,如有不周或不妥之处,仅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希望与朋友们一起交流。最后,我衷心感谢给予很多支持和帮助的良师益有们,谢谢你们,谢谢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