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你有没有最喜欢的民间故事。下面是散文诗歌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篇一 八仙之一的韩湘子,生得眉清目秀,手里总是持着一个花篮。据传说,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儿。 韩湘子自幼不慕荣华富贵,喜欢清静恬淡。韩愈曾多次督促韩湘子读书上进,韩湘子却说:“我也读书学习,只是内容与您读的有所不同罢了。”韩愈见他竟然说这样的话,十分生气。 有一年,天下大旱,皇帝命韩愈到京城南郊龙王庙里去祈雨雪,如果祈不来雨雪的话,就要罢他的官。韩湘子听说这件事以后,便扮成一个道士,在皇宫门外竖起一块很大的招牌,在上面书写四个大字“出卖雨雪”。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韩愈,他马上命人把道士请了进来,让道士登坛作法。 那道士登上法坛,做起法来,不一会儿,天空果然就阴云密布了,纷纷扬扬降下一场雨雪来。韩愈不相信道士的法术,便问:“这雨雪是你求来的,还是我求来的?”道士说:“当然是我求来的。”韩愈问有何为证道士答平地雪厚三尺。韩愈马上命人去量,果然正好就是三尺,韩愈不得不相信了。 韩愈的寿诞之日到了,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韩愈高高兴兴地在府中设宴款待。突然,韩湘子从外面回来,向叔叔祝寿。韩愈一见他,非常生气,便对他说:“你常年在外面游荡,不知到底学到了些什么东西,现在命你当着客人的面作一首诗,谈谈你的志向。”韩湘子顺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终日餐云液,清晨落霞。一瓢藏造化,三尺斩妖邪;解造醇酿酒,能开顷刻花。 韩愈听后,不高兴地说:“你说话真是太狂妄了,竟敢自吹能夺造化之工。”随即命他当众表演造酒开花的法术。 韩湘子拿过一只大空酒樽放在酒席宴前,上面盖上一只金盆,便做起法术来。过了一会儿,人们将酒樽打开一看,里面果然装满了香喷喷的美酒,把酒倒在杯里,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人们都迫不及待地喝起来,只觉得醇香甘凉,回味无穷。人们齐声称赞:真是好酒,好酒啊。 接着,韩湘子又在席前堆起一堆土,在土堆上播下一粒种子。真是太神奇了,一会儿工夫,就见从土堆里长出一棵茁壮挺拔的牡丹花苗。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只见它节节长高,枝叶也逐渐地繁茂。顷刻之间,当人们再仔细看的时候,枝头的一朵牡丹花绽开了,那娇嫩的花瓣上还挂着点点露珠呢。 看到这些情景,韩愈和客人们都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它又确确实实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正在这时,又出现了更为奇异的事情,花瓣上还有两句金字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和众人都不解其意,韩湘子说:“后自会明白的。”说完便走了。 日后,韩湘子潜心修道,终于成了八仙之一。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篇二 在武川县西南山区的哈拉合少乡,有一个村子叫榆树店村,由于上帝的赏赐和自然的造化,风水好得没说的,说来说去,全是仰仗着一棵神奇的古榆。 村子直东直西一道沟,四面环山、树大繁茂、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其中村北远山横跨,村南隔河紧靠大山,水流湍急的榆树店河奔腾不息,每逢大雨,常有山洪爆发,满河槽是水滚滚东流,场面壮观惊人。村里的中年人和大后生们常常站在大坝上用铁钩子吊起青羊、狍子、猪、鸡、兔当作丰盛美餐食用,村民中亲朋好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捣①烧酒、品野味、吹牛皮、侃大山、猜拳行令、一醉方休,就象人们的红事宴一样热闹,那个高兴劲甭提了。历朝历代,这里空气湿润、无霜期长,农作物以莜麦、小麦、山药蛋为主,并有谷子、黍子、玉米、大豆、豌豆等杂物,作物长势喜人,年年丰收,家家户户有菜园,吃不了储藏到山药窖里。山羊、绵羊、猪、牛、马、驴、骡膘肥体壮、漫山遍野;青羊、狍子、狐狸、狼、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遍布山林,老猎手们隔三岔五背上火枪上山入林打回野味;果树、杏树、葡萄挂满枝头,杨树、榆树、白桦林满山翠绿;坡梁地生长着黄芪、党参等十几种野生珍贵药材;大山岩石裸露,铁矿石品位高、质量好,成为远近闻名的聚宝盆。传说观音娘娘曾派九名仙女下凡到河中洗澡,于是就有了“庙沟的莜面碌碡湾的糕,榆树店的闺女不用挑”之民间传说。多少年来,这里出生的姑娘少女天生聪明贤惠、心灵手巧,皮肤白嫩纤细,相貌俊秀漂亮,气质大方开朗,人品善良勤快,被誉为“金凤凰”;周围远近山乡上门求婚说媒者络绎不绝、踏破门槛……啊呀呀。真玄乎。榆树店村的风水占绝了,真是吃穿不愁、要甚有甚,古榆真是个福圪蛋、好东西。不服也不行,你信不信? 相传玉皇大帝厌烦天宫花天酒地的生活,思谋着有朝一日到人间超凡脱俗闲度田园生活,享受人世间的闲情逸志,思来想去选择了这个山大沟深、村木茂盛的小村庄作为落脚点。于是他顺手将一颗个头饱满的榆树籽儿有意识地随便一点,她一瞬间穿过云层和大气飘落下来,一眨眼功夫在天地间穿行了十万八千里,很快长出一棵枝繁叶茂、十分罕见的古榆树,据测算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如今树高19.5米,胸径2.76米,上有4个大侧枝,其中一枝横斜欲折,不得不用立柱支撑;由于树大根长,4人合抱才能围住一圈;这棵古榆作为风水的象征,构成了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每逢盛夏,老人、青年、妇女、儿童三三两两、一群一伙前来纳凉避暑、娱乐嬉戏、谈天说地、追忆往事,成为一个老天赏赐、逍遥自在的好地方。 相传大清康熙年间,从山西平朔府迁来两户人家,一家姓阎,一家姓王。他们看到这棵古榆树高大壮观、与众不同,加之风水绝顶,就认为这是一棵“摇钱树”,于是两户人家就在古榆周围开店为生,一度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车水马龙、炊烟袅袅,出现了红红火火的繁华景象。开店人十分崇拜古榆,逢人便夸发家致富、时来运转全托古榆树的福气、喜气和财气。于是,村民们就把村子取名为“榆树店村”。每逢春天,村里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到了盛夏山青水秀、一片碧绿;秋季果满枝头、丰收在望;隆冬时节冰雪飘零、洁白秀丽,展现人间胜景,人称世外桃源…… 清朝乾隆年间,村里人在古榆树后盖起了大仙庙、全神庙,把古榆看作“大仙”神树,每每烧香摆供、许愿祭祀,同时求医讨药,风盛方圆百里。一时间,古榆周围香火缭绕、清香扑鼻、搬家出门、破土盖房、婚丧择日、起名打卦……敬神祈祷十分虔诚…… 民国初,人们又在古榆前搭起戏台,农闲过节常请戏班演唱大戏。大树周围空地方圆1.2亩左右,白天观众全在树荫之下;夜间,村民们把灯笼、油灯都挂在树杈上,远望古榆灯火通明、热热闹闹,真是歌舞升平、太平盛世。 平日里,常有讨药者于天亮之前烧香祷告、磕头鞠躬,祈求“大仙”显灵保佑,不少人前来还愿,给古榆树挂红匾或顶柱子。据说,红匾最多时竟有百余块,给人以数也数不清的感觉,大杈顶柱多达36根;不少人家在古榆树上挂上新牌匾取下旧牌匾,用旧牌匾的布半回家为孩子补衣服期盼儿女生来有福,可见封建迷信思想较为盛行。 树身东北侧有一小坑,深度约为15厘米左右,村民以其预测晴雨天气。若坑内有水,则近日必定降雨,因此而求神祈雨者很多,古榆树成为人们的“天气预报”。 传说中玉皇大帝在天宫中遥望着榆树店村这棵孤单的古榆,面貌愁容,心事重重,于是一眨眼功夫又抛下一棵较大的榆树籽飘落到包头市固阳县新建地区的大榆树滩,这就是老二。枝枝杈杈长势旺盛,人们在树上挂满了红布,据说只要经常供奉,使人流年运气绝好,能克服、排除各种压力、阻挠、卡壳、纠缠、刁难,使人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因而许多人因崇拜古榆,为求大福大贵、神灵保佑,深知孝顺老人天降福、行善积德保平安。经常不辞辛苦慕名而来、求神祈祷。 一日深夜,玉皇大帝由于酒后兴奋,毫无睡意,在几个仙女的簇拥下悠闲散步,月光柔和明快,照亮了大地,仙女们不时品诗赞美玉帝种活的两棵古榆树,对人间生活感叹留恋。玉帝无意间将另一颗小不点榆树籽儿轻轻一吹,落在包头郊区石拐沟里,后来生长成为一棵爬榆树,枝干不算大,大弯子离地爬下,好象一个残疾人,就如悬挂在半空中的悬空寺。又距离五当召旅游区不远,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捧之为神树,纷纷赶来在爬榆树的枝枝杈杈上挂满红布和黄牌,非常虔诚地下跪敬纸祷告许愿,祈求福禄寿祥,盼望婚姻美满、长命百岁、发财致富、一顺百顺,以圆神话传说中的吉兆。 数百年来,榆树店村的古榆充满着美丽、动人、神奇的传说,她不仅是一种风水的象征,更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和生命的轮回,表达着当地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心愿,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一种希望的追求,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篇三 明朝洪武年间,南京城有位养马的冯老头,老人育有一子,爱传闲话爱吹牛,外号“冯舌头”。 一天,冯老头感染了风寒,卧床不起,马厩里的几十匹好马就由冯舌头来照料。他拍着胸脯说:“爹,您放心,有我在,马饿不着。”开始,冯舌头还给马匹按时喂草料,后来,他便溜到书馆听书去了。半个月下来,几十匹马都瘦得像小毛驴。 这天,马厩里来了一位黑脸大汉,要买马。他瞅着一匹黑马,上下打量一番,摇了摇头,说:“马是好马,但太瘦了,你是不是没照顾好?” 冯舌头说:“我每天给它加五次料。” 大汉又问:“你这马跑得快不快?” 冯舌头道:“我的马跑得可快了,即便临死之前,一眨眼也能跑六丈。” 黑脸大汉被逗乐了,从怀中掏出十两银子,爽朗地说:“这匹马我订了,这十两银子是它的草料钱,要勤加玉米和麦子。等到马养肥了,我再来取,那时另付五十两银子。”冯舌头非常高兴:这年景,人都吃不上玉米和麦子呢。 这匹被黑脸大汉看中的黑马,俗名“尖嘴驹”,脚力极好,跑起来不知疲倦。冯舌头开始给尖嘴驹喂玉米和麦子,后来他买来粮食,二一添作五,拿出一半自己吃了,另一半用一些枯草料拌着给马吃。这种养法,尖嘴驹岂能增膘?后来这匹马生了病,眼看就要死了。 说来也巧,这时黑脸大汉来了,瞅了瞅瘦成骷髅的尖嘴驹,长叹一声:“你要把马喂死了。” 冯舌头急了: “马是我们家的,喂死了也不关你的事。” 黑脸大汉道:“我已经把它买下来,钱都拿来了,这是五十两。我说话算话,你也得说话算话。当时,这样说的,你的马临死之前也能一眨眼跑六丈远,现在能吗?” 冯舌头这个后悔啊,脑门上的汗都出来了:“我是说过……” 黑脸大汉说:“大丈夫一言九鼎,说话要算数。” 冯舌头急了,走到尖嘴驹面前,弯下腰来,两膀子一晃,一使劲儿,竟然把尖嘴驹抬到了肩膀上。虽然尖嘴驹瘦得皮包骨,但再瘦也有三四百斤。冯舌头竟能扛到身上,可见其有神力。 冯舌头额上青筋凸出,一咬牙,竟然在院中跑起来,虽达不到一眨眼六丈的速度,但已把黑脸大汉惊呆了。冯舌头喘着粗气说:“我没说错吧,我的马死了也能一眨眼跑六丈。” 黑脸大汉仰天大笑:“原来我以为尖嘴驹是千里马,其实最厉害的‘千里马’让我找到了。” 原来,这黑脸大汉是位叱咤疆场的将军,他看冯舌头勇猛过人,便把他招入军中。冯舌头在黑脸将军手下作战勇猛,立功无数,但因爱吹牛惹了不少祸。后来,一个王爷向皇帝说特别喜欢冯舌头,黑脸将军只能忍痛割爱。 有一天,王爷接到情报,说有蒙古刺客要入宫行刺,王爷觉得这是个在皇帝面前邀功的好机会,便叫冯舌头带人前去捉拿。 冯舌头带了人马,想在半路截杀刺客。在一个山口,突然出现十几个黑衣人,他正要下令截杀,没想到,手下的人全都吓跑了,只剩冯舌头一人单打独斗,英雄难敌四手,他最后被生擒了。 黑衣人把他的眼睛蒙住,塞进一辆马车,东拐西拐,来到一个宅子。揭下眼罩,冯舌头大吃一惊,自己面前有一口盛着水的巨大铁锅,直径有两丈,锅下烧着柴火。这时,几个黑衣人过来,把他的四肢紧紧绑在了一张大木床上,紧接着,木床被他们架进了铁锅中。 冯舌头吓傻了,这是要蒸了自己啊。一个领头的黑衣人冷笑一声:“你要是能从锅这头移动到那头,我就把你放出来。” 冯舌头身高不足八尺,两脚离锅那头足有一丈远。这时,锅里的水越来越热,他急了,大骂道:“我手脚被绑住,动弹不得,怎么能移动到那头?” 黑衣人说:“听说你很能吹牛,使劲儿吹锅里的水,往北边吹,你就会往南面漂了。” 冯舌头鼓起腮帮子吹了半天,木床却纹丝不动,累得他脸都憋紫了。 为了活命,冯舌头没命地吹,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木床也只移动了三四寸。突然,他的眼前一黑,累得失去了知觉。 醒来后,冯舌头发现自己躺在一户人家的炕上。主人说有十几个黑衣人想杀他,报官后黑衣人逃走了。几天后,冯舌头体力渐渐恢复,只是觉得舌头麻而无力,说话极为费劲儿。 自那以后,冯舌头不再爱说话。后来,他屡立战功,成为威震一方的大将军,别人都觉得他是个只做不说的“闷葫芦”。 几年后,冯舌头成亲了,新娘正是黑脸将军的女儿。结婚那天,红蜡烛照得洞房格外明亮,新娘娇羞道:“官人,你把蜡烛吹了吧。” 冯舌头凑到蜡烛前,使了半晌劲儿,还是觉得舌头发麻,最后用手指掐灭了灯芯。新娘笑道:“你不是很能吹牛吗?”冯舌头叹了口气说道:“不行了,吹不动了。男人做事,少说多做。” 后来,新娘跟冯舌头说了一个秘密,那次“陷害”他的黑衣人,不是别人,就是爹爹派去的。原来,王爷在朝廷树敌极多,朝廷又风声鹤唳,黑脸将军怕他因言获罪,就制造了刺客的假情报,废了他的“舌头功”。 冯舌头大吃一惊:“假造情报,这可是欺君之罪啊,为什么岳丈敢于这样做?”新娘脸红了:“其实,爹爹早就看中你勇猛过人,想收你做姑爷了。他说,给大明江山换来一位良将,他也招一个贤婿,冒险也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