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文诗歌网故事历史故事故事内容详情

真实历史故事

匿名 2023-09-09 16:44:26 213 下载本文

真实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实历史故事

真实历史故事: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范纯仁,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范仲淹的二儿子。虽然范纯仁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不及父亲,却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气度。

一代大儒程颐与范纯仁素有交往。一天,程颐去拜访刚刚卸任的范纯仁,谈起往事,范纯仁显得十分怀恋自己当宰相的时光。程颐不以为然,直言不讳道:“当年你有很多事情都处理得不妥,难道不觉得惭愧吗?”范纯仁不知程颐所指何事。程颐解释说:“在你任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发生暴民抢粮事件,你本应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可你却什么也没说,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惩罚。”范纯仁连忙低头道歉:“是啊,当初真该替百姓说话。”程颐接着说:“在你任相第三年,吴中发生天灾,百姓以草根树皮充饥。地方官员报告多次,你却置之不理。”范纯仁愧疚无比:“这的确是我失职。”此后,程颐又指出了范纯仁的许多过失,范纯仁都一一认错。

真实历史故事

事隔多日,皇帝召见程颐问政,程颐畅谈了一番治国安邦之策,皇帝听后赞叹不已,感慨地说:“你大有当年范纯仁的风范啊。”程颐不甘心将自己与范纯仁相提并论,忍不住问:“难道范纯仁也曾向皇上进言过?”皇帝命人抬来一个箱子,指着说:“里面全是范相当年进言的奏折。”程颐似信非信地打开那些奏折,这才发现自己前些天所指责范纯仁的事情,其实他早就进言过,只是因某些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罢了。程颐红了脸,第二天专程登门道歉。范纯仁哈哈大笑:“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

范纯仁曾自我总结:“懂得恕人,受之不尽。”恕,是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面对他人莫须有的责备,与其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谦卑地认错,往往比桀骜地辩解更加有力。

真实历史故事:宋太祖“偷菜”的传奇故事

夜色深沉,主持老和尚正在睡觉,猛然听到窗外菜地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莫非有野猪来捣乱?老和尚翻身做起,披起衣衫,点亮灯火,到窗外查看。当时兵荒马乱,这个郊野小庙已经好几年没有收到任何布施了。为了活命,老和尚不得不起早贪黑的侍弄几亩菜地。隔几天就挑一旦菜蔬入城换点米熬点稀粥。菜地可就是老和尚的命根子呢。

老和尚一手持灯,一手护着灯火,缓缓朝菜地挪去。眼看前面黑影蠕动,看到灯火竟然还不逃跑,老和尚很是恼恨。这个野猪也太嚣张了。可野猪凶猛,老和尚不敢靠近。老和尚抄起一块大石头用尽全力砸过去。猛然间就听得“哎呦”一声传来。仿佛是个人声。

老和尚战战兢兢走上前去,灯火照亮处,发现一个面黄肌瘦的大汉正怒气冲冲瞪着自己,手中还拿着老和尚辛苦几个月种的嫩嫩的莴苣。

老和尚笑了,连忙招呼大汉入屋,询问怎么回事。堂堂一个大男人,为何沦落到半夜偷菜的地步呢?

这个大汉叫做赵匡胤,对,十三年后,就是这个偷菜的大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最富庶的大宋王朝。人们常常称其为宋太祖。

当宋太祖还是赵匡胤的时候,很是过了几天凄惨的日子。赵匡胤父亲乃是中央警卫团团长级别的官员,赵匡胤从小也算是衣食无忧。可是,赵匡胤少有大志,不满于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二世祖生活。去年,21岁的赵匡胤辞别父母,闯荡江湖,发誓要凭他个人的力量创出一番功业。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五代各路诸侯割据一方彼此攻伐,流民遍野,田地荒芜。白手起家谈何容易。万般无奈之下,赵匡胤投靠父亲的朋友随州刺史董宗本。赵匡胤为人豪爽,精通武艺,很快就赢得了随州官员的喜爱。这下惹怒了董宗本的公子董遵诲。在董遵诲的排挤之下,赵匡胤不得不离开了随州。随州工作数月,董宗本只是管饭,没有发给赵匡胤工资。

赵匡胤卖刀卖马,勉强来到了凤翔府,找到父亲另一位朋友节度使王彦超。王彦超让赵匡胤饱餐一顿,随即端出十千钱,把赵匡胤打发走了。王彦超是个喜欢较真的人,手下绝不养闲人,在王彦超看来,赵匡胤就是一个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官二代。赵匡胤自视极高,很是愤怒,多年之后还耿耿于怀。可当时赵匡胤无计可施。放眼天下,何处才有他赵匡胤的容身之所呢?

赵匡胤想到了回家,就算丢脸,也不至于饿死。可是,离家之时,母亲给了赵匡胤不少银钱。如今积蓄已经花光,怎么才能回家。王彦超送了十千钱不假,可是当时战乱频繁,物价飞涨,一斗米就要数十千钱。赵匡胤吃了几天饱饭,又开始饿肚子了。赵匡胤吃野菜喝冷水打野物,半饥半饱的走了许多天。到了开封城百里外,发现城外连野菜鸟兽都找不到。本年后汉取代后晋,开封城外几番大战,数万百姓饿死。

赵匡胤肚子实在饿极了。看到菜地中清脆的莴苣,赵匡胤实在忍不住,也管不得什么礼数了,一头扎进菜地,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听完赵匡胤的叙述,老和尚笑了。老和尚询问:“莴苣好吃嘛?”赵匡胤说:“很脆,就是有点苦。”老和尚哈哈大笑。老和尚烧火做饭,把仅有的几升米全部拿出来,让赵匡胤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饭,赵匡胤去洗澡,换上老和尚的僧袍,舒舒服服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向老和尚辞行。老和尚又送给赵匡胤几个菜饼。赵匡胤非常感动,战乱之年一个菜饼就能救下一条性命呢。赵匡胤拍拍胸脯,说:“他日我若得志,必然为大师修建一座大寺庙。”(宋太祖后来为老僧修建一座大寺,即宋朝皇家寺庙普安寺)老和尚告诉赵匡胤,开封城中枢密使郭威正在招兵。身处乱世,从军才有出头之日。赵匡胤听后放弃了回家的念头,直接到军营投军去了。

赵匡胤走在路上,肚子饱饱的,身上暖暖的。当时,朝阳初升,赵匡胤心情舒畅,诗兴大发,写下平生唯一一首诗歌:“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就在这一年,赵匡胤结识了郭威的养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从此结束平凡的生活,开始了传奇的人生。

真实历史故事:朱棣选坟

大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因皇太子朱标过早夭亡,由皇太孙朱允火文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建文。

建文帝执政后,看到各家藩王叔父们拥兵自重,无法控制,就听取了黄子澄、齐泰等大臣们的意见,着手削藩……

待削到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时,朱棣坐不住了。便在其谋士们的策划下,打起了靖难的旗帜,进攻南京城,从此拉起了叔侄三年的靖难之战。最后,朱棣终于攻入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坐上了皇帝宝座,年号永乐。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就迁都北京,也和其他皇帝一样,着手选陵址、修建陵寝。他亲自带一班文臣武将、亲信幕僚、风水术士,在北京城四周的名胜挑选陵址。

这一天,太监来报道:“山西术士胡子文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可做皇陵,特请万岁爷察看定夺。”永乐帝听了心中高兴,就同一干文武随从,在胡子文带领下,来到张家口外的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永乐帝一见,心里很高兴,只见这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不远处有一村庄,农夫耕种,渔夫弄舟,鸡鸣狗叫,好一块世外桃源。

胡子文见永乐帝面带喜色,心里格外高兴,他心想:要是皇上能相中这块地方,自己升官发财的日子就来到了。

这时,只见从西边的小路上走来一位村妇,挎着竹篮,看样子像是去给耕田的人送饭的。永乐帝就让人把村妇带来问话:“你可是在前面村庄居住?”永乐帝指着不远处的村庄问村妇。村妇跪在地上答道:“正是。”“那村庄如何称呼?有多少住户?”“村庄叫屠家营,有百十户人家,四百多口人,都姓屠,没外姓……”

回到宫里后,永乐帝心里十分恼怒,让人把胡子文叫来。胡子文以为皇上要赏赐自己,兴冲冲地来到金殿跪下,等候封赏。

只听永乐皇帝喝道:“左右,给我绑了。”殿前武士听了,不敢怠慢,连忙将胡子文绳捆索绑。胡子文连声喊道:“万岁爷,小人冤枉,小人尽心尽力为万岁爷选陵址,怎么反遭此不幸,是何道理?”

永乐帝听了骂道:“你个不怀好意的东西,你把老朱(猪)的陵寝选在屠家营,我这朱(猪与屠夫为邻,我能好得了吗?”胡子文听了光结巴说不出话来,心里暗暗骂自己笨蛋,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永乐帝一声:“推出午门斩首。”就这样胡子文做了断头鬼。

选陵址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又过了几个月,又有一名山西籍术士杨道仙,在昌平县西南选了一处比较理想的地方,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树林,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真好似人间仙境一般。永乐皇帝后来一打听,所选陵址后面有一道沟,名曰“狼儿峪”,他心想:这朱(猪)跟狼打交道更危险。于是这杨道仙便身首异处地得道成仙去了。

陵址一直选了四年也没选好,后来由江西籍术士廖均卿在京城西郊一个叫“燕家台”的地方选了一处陵址,也是山水环绕,莺歌燕舞,世外桃源一般。但廖术士向永乐帝一报地名,永乐皇帝就急了,大骂廖均卿居心不良,“燕家台——晏驾台”我才当上皇帝几天,怎么就让我晏驾。不是众官员求情,这廖术士也就真晏驾了,也是永乐帝怕杀人太多,无人敢担此差事,才饶了廖术士一条活命,让他操心选陵址,戴罪立功。

这样,一选又是三年,一直到永乐七年,才在昌平北面找到了一处堪做万年陵寝的吉祥宝地。请永乐帝到那里去看看合不合适。永乐带领一干文臣武将,骑马从昌平一直走到不见人家时,一问还有十多里路,待傍到陵址时,见到一片坟地,有一小屋,到里面一看,见有一看坟老人,约70多岁。经过询问,老人告诉永乐帝这是昌平一大户康姓人家之坟,永乐帝听了,心里着实高兴,他心想:我这朱(猪家坟)与康(糠家坟)为邻,想来是不会吃亏的了。

待到陵址一看,只见后面山峦起伏,天然屏障;前面虎蟒二山像是两个把门的将军;中间温榆河碧波荡漾,蜿蜒东去,树木葱葱,如诗如画。好一块风水宝地?永乐帝心中大喜。这一天刚好也是永乐帝生日,于是永乐帝下旨,把这里的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把陵址定了下来。

这就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第一座皇帝陵寝——长陵。

猜你喜欢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