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文诗歌网美文励志文章美文内容详情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

匿名 2023-02-22 17:57:28 145 下载本文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

李开复的成功是如何缔造的?他如何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成功?散文诗歌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李开复成功的因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篇1: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

心理学家早已发现:一个人被击败,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阻碍,而是取决于他对环境如何反应。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前主教练米卢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这个意思。埋怨不会改变现实,但是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可能改变一切。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每个人每天大约会产生5万个想法。如果你拥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你就能乐观地、富有创造力地把这5万个想法转换成正面的能源和动力;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的,你就会显得悲观、软弱、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会把这5万个想法变成负面的障碍和阻力。

消极的人允许或期望环境控制自己,喜欢一切听别人安排,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拥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厄运;相反的,积极的人总是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他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积极的人总是使用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控制自己的人生;消极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总是处在过去的种种失败与困惑的阴影里。

有了积极的态度,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积极的态度肯定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但并不能保证他每件事都心想事成;可是,坚持消极的态度却必败无疑,我从来没见过哪个持有消极态度的人能够取得可持续的、真正的成功。

当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必须由自己来选择,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由自己来主导。所以,在选择积极态度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也就是我常说的那句话:

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篇2: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消极被动的习惯是积极主动最大障碍,如果你从小就在消极、被动的环境下长大,你就更应该努力剔除自身所拥有的那些消极因素。

例如,消极被动的人总是迷信宿命论,把不如意的事情纷纷归罪于基因遗传、星座、血型等因素,并由此变得自怨自艾,总是怪罪别人的不是,指责环境的恶劣——如果这样的想法成为习惯,他就会陷入消极被动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年轻人该如何远离消极被动?我想向大家提出两个建议:

一、不要盲目听信人言,应冷静辨析,积极求证

现在,网上经常流传着各种谣言。如果盲目轻信这些谣言,你就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左右。例如,有同学发信来说:“自己想读一个民办学校的课程,因为它可以发‘英国剑桥大学的学位’。”冷静辨析应该会告诉你:在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里总会暗藏着什么圈套。然后只要到搜索引擎积极求证,马上就可辨其真伪。

此外,有许多同学不懂得主动搜寻和验证信息的方法或重要性。有不少同学请我帮他找某某大学的信息,甚至,还有的同学向我询问某个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实际上,这些信息在网上只要简单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答案。因此,当我每次查出答案后,总是告诫这些同学说: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就自己到网上去找,不要急着去问别人;如果你听到了什么,不要盲目信从,应当自己主动去网上求证。”

二、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

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应该是因你的决定而发展、变化的,而不应该是因为你无所作为才变成现实的。

有位同学告诉我说:“我申请了两个工作,其中,我比较喜欢的那份竞争激烈的工作,但同学们也都在争取那份工作。我现在只好选择等待,如果那家公司不聘请我,我就到另一家公司去。”我很惊讶地问他:“既然你很喜欢第一份工作,为什么你这么被动,只知道等待而不去主动争取呢?”

不要忘了,被动就是弃权,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

在微软工作的华人都知道郭蓓菁,一位小巧玲珑、年轻活泼的女孩。见她第一眼你可能很惊讶她是微软最资深的华人经理之一。但是如果你和她交谈一分钟,你就会一点也不惊讶了。她讲的每一句话流露了自信和积极乐观的领导力,和严谨的逻辑和战略思想。她曾告诉我她积极主动的一个故事:

“我十六岁从中国移民到美国。我到美国后六个月就必须参加SAT考试。那时我英语口语已经不差,但是文法、字汇、作文都很不行。虽然我的SAT数学考了 780分(接近满分800分),但是英语只考了280分。如果交白卷也有200分,你就可以想象280分是多么糟糕。但是我依然满怀希望地申请了加州大学的电机工程系。”

“由于我的英语SAT分数太低,我的申请表很可能没有被阅读就被直接被拒绝了。但是我不服输,我深信如果我被录取,我会是一个成功的工程师。于是,我决定‘上诉’。”

“我直接写了一封信给加州大学的工学院长。在信里,我做了自我介绍,我自豪地描述了我在理工方面的成就,解释了我刚到美国六个月的英语问题,强调了我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精神。最后,我说:‘院长女士,如果你录取我,我保证我会成为贵校的的财产。’”

“两天后,院长约谈了我。我和她面谈时,她看出我的英语其实已经进步很快。我对她当面保证我的英语会学的和美国同学一样好。一星期后,加州大学收回成命,决定录取我。”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篇3: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

有位学生问我:“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公平的?”这个问题在“开复学生网”上引起了一场大讨论。有些同学认为世界公平,一个人只要有志气就一定能克服一切障碍;也有些同学认为世界极端不公平,因为无论是财富、天赋还是运气,老天爷好像总是青睐别人。

对此,我的回答是:一切都靠命运(宿命论)和一切都靠自己(人定胜天)都是不合适的。

每一个人都有选择,都有机会,但是,先天和环境因素造成每个人的机会多少不同。所以,这个世界不是完全公平的。但如果你因为世界不公平而放弃了自己的机会和选择,那就是你自己的责任,就不能怪世界不公平了。

举一个例子。有些人出生时就因为遗传的原因,可能会在某个时候患上较严重的疾病。但这并不表明他一定会患病。如果他能把握机会,做正确的选择,安排好自己的锻炼和饮食,他很可能比谁都健康;但是,如果他就因为“基因不好”就自暴自弃,那么他得病的几率一定会成倍增加。

所以,凡事都要想清楚,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而必须接受的,什么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什么是自己必须勇敢挑战的。当你碰到不可改变的事情时,要勇敢地接受它,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悔恨、羡慕和嫉妒上。你应该做的事是积极主动地抓住命运中你可以选择、可以改变、可以最大化你的影响力的部分。

还有,就算在最艰苦的时候,当你感觉命运已抛你而去时,你总是有选择的。就像弗兰克尔说的:

“在任何极端的环境里,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积极主动”的含义不仅限于主动决定并推动事情的进展,还意味着人必须为自己负责。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他们在待人接物时,总会根据自身的原则或价值观,做有意识的、负责任的抉择,而非完全屈从于外界环境的压力。

对自己负责的人会勇敢地面对人生。大家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方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时,自己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锻炼沟通能力,但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消极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你终有一天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同学问我:“不确定时,该如何负责?”其实,就算你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你至少应该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就算你不能积极争取你最想要的,至少也应积极避免你最不想要的。

如果你想做一个积极主动、对自己负责的人,我建议你立即行动起来,按照以下几点严格要求自己:以一整天时间,倾听自己以及四周人们的语言,注意是否有“但愿”、“我办不到”或“我不得不”等字眼出现。

依据过去的经验,设想一下,自己近期内是否会遭遇一些令人退缩逃避的情况?这种情况处在你自己的影响范围之内吗?你应该如何本着积极主动的原则加以应对?请在脑海中一一模拟。

从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个令你备感挫折的事情。想一想,它属于哪一类,是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还是可以间接控制的事情,抑或根本无法控制的事情?然后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寻找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

锻炼自己积极主动的意识。在下一个30天内,专注于自己影响范围内的事物,对自己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做一支照亮他人的蜡烛,而非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解决问题,不要制造问题;不必怪罪别人或为自己文过饰非,不怨天,不尤人;别活在父母、同事或社会的荫庇之下,善用天赋的独立意志,为自己的行为与幸福负责。试行积极主动的30天训练法,观察一下,自己的影响范围在训练之后是否有所变化?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篇4:积极尝试,邂逅机遇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因为受到一些挫折就丧失了奋斗的勇气。例如,有的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在大学中延续而后悔念大学,有些学生因为专业不合适就虚度时光,还有的学生因为在研究生期间遇到种种学术上难题而感到气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可以直面的挫折,它们都需要你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生命中随处是机遇,许多机遇就藏在一个又一个挫折之中,如果你在挫折面前气馁,你很可能会与自己的机遇擦肩而过。

积极尝试是学习最好的方法。在一个先进的公司,你不需要担心失败。在一项美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最欣赏的就是那些主动要求做某项新工作的员工。无论是否能做好,至少这些员工比那些只会被动接受工作的员工要令人欣赏,因为他们有勇气、积极上进,而且会从中学习。

对于那些正在选择人生道路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应该积极地尝试不同的事情。在美国,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欢呢?”所以,我建议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找到通向成功的门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邂逅更多的机遇。

我的积极主动的习惯是五岁开始的。记得五岁的时候,我觉得幼儿园的课程太简单了,于是就主动跟父母说:“我想跳级读小学。”父母建议我还是按部就班地读书,等到有足够的能力时再去读小学。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大胆地提出:“让我尝试一下好吗?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考试,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父母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于是我努力读书,最后以高分考进了私立小学。事过三十多年,当时母亲带我去看“放榜”时,看到“李开复”三字排在榜首的那份兴奋,今天想来依然历历在目。这件事让我懂得,只要大胆尝试,积极进取,我就有机会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这也为我日后的自信和积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一个例子来自于我的年轻朋友郭去疾。他的人生之学是:每一扇机遇之门,都有一个守门人。收获机遇的临门一脚,在于主动执著地去找这个守门人。当他 1999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时,收到了很多美国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但是一律没有奖学金。于是,他开始给这些大学的教授们写信,希望他们能接受他作为研究助理从而资助。一个月中,他写了两百封信,虽然有很多教授感兴趣,却都因为他研究经验不足而拒绝了。他还尝试写信给中国科大的海外校友,希望得到推荐,也没有结果。一天夜里,面对电脑里一封封挽拒的邮件,他一个人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失声痛哭。然而第二天醒来,他决定继续去敲击这扇机遇之门。几天之后,他收到伊利诺大学的一位教授的回信,欣然答应资助。那位教授说,当他到系里索取郭去疾的材料的时候,发现系里正在准备给郭寄拒信。

郭去疾最后说:“我的‘叩门之旅’在继续着,绝大多时候,都无功而返。然而,石沉大海却不代表徒劳无功,因为一次一次,机会之门这样被我敲开。一步一步,我得以到微软总部工作,到斯坦福大学读MBA,到Mckinsey到Amazon和Google工作的机会”。

美国人很喜欢尝试不同的工作,他们一生中平均要换四次工作。在长期计划经济的思想影响下,更多的中国人不愿意换工作,而更倾向于终生做一件事。其实,换工作岗位的意义在于,你一开始做的决定并不一定是你的终生决定,你仍然有机会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所以,不要因为暂时不了解自已的长处而犹疑不决,积极行动起来吧。你会发现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大家要珍惜每一次尝试,因为机遇往往不可复制。要随时做好准备,以免机遇到来时错失良机,同时也应学会从每一个失去的机遇中吸取教训。此外,只有敢于挑战自我,你才能充分地开发自身的潜力。我建议大家经常给自己设立一些极具挑战性、但绝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篇5:充分准备、把握机遇

不要坐等机遇上门,因为那是消极的做法。屠格涅夫说:“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情向前推动。”也就是说,在机遇还没有来临时,就应事事用心,事事尽力。

如果被苦难或挫折阻挡,我们应该学习把挫折转换成动力,而不要一遇到困境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怨天尤人,更不要在需要立即行动的时候犹豫不决。人生不能用这种消极的方式度过。我们终有一天要面对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足够的信息,以便在必要时做出最好的抉择,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一旦机遇到来,一定要全力以赴,把握机遇。

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洪小文的帮助),把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从以前的40%提高到了80%,学术界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时,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把已有的结果加工好,写好论文,几个月之内我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

但是,我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给我提供的只是一个机遇,而不是一个答案,因为80%的识别率决不是最后的最佳结果,因为我用的方法只是冰山一角。而且,我已经公开发表了我的研究成果,每一个研究机构都会学习、使用我的方法,所以,如果我此时放松下来,不再做实验,埋头写论文以求尽快毕业的话,别的学校或公司很快就会超过我。

所以,我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抓紧时间研究攻关,甚至为此推迟了我的论文答辩时间。那时候,我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它们让我的语音识别系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识别率从80%提高到了96%。在我毕业之后,这个系统多年蝉联全美语音识别系统评比的冠军。如果我当时在80% 的水平上止步不前,随随便便就毕业的话,后来商业周刊颁发的“1988年最重要科技创新奖”就肯定会让别人抢走了。

所以,当你知道机遇来临的时候,要积极把握;当你尚未看到机遇的时候,要时刻准备。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篇6:积极争取,创造机遇

当机遇尚未出现时,除了时刻准备之外,我们也应该主动为自己创造机遇,不能总是守株待兔,等着机遇上门。

记得当我在苹果工作时,有一段时间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大家士气低落。这时,我看到了一个机遇:公司有许多很好的多媒体技术,但是因为没有用户界面设计领域的专家介入,这些技术无法形成简便、易用的软件产品。

于是,我写了一份题为《如何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再现苹果昔日辉煌》的报告。这份报告被送到多位副总裁手里,最后,他们决定采纳我的意见,发展简便、易用的多媒体软件,并且请我出任互动多媒体部门的总监。

多年以后,一位当年的上司见到我,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当时,看到你提交的报告,我们感到十分惊讶。以前,我们一直把你当作语音技术方面的专家,没想到你对公司战略的把握也这么在行。如果不是这份报告,公司很可能会错过在多媒体发展的机会,你不会有升任总监和副总裁的可能。今天,在iPod的成功里,也有不小的一部分要归功于你和你那份价值连城的报告。”

Ÿ在微软公司,大家都很重视向盖茨每年四次的汇报工作成果的机会。在报告的几个月前,全球各研究院就开始提早排队,报上最得意的成果。

微软中国研究院刚成立的那一年,当几个研究项目都还没有得到最终结果的时候,我就冒险争取了六个月后向盖茨汇报两个研究成果的机会。因为那时我知道很多人对中国研究院还不太理解,如果能在盖茨面前成功地演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会对研究院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当时,我知道有四个研究项目各有60%以上的可能性在六个月后得到好的结果,但是,我不能等到100%确定后再去申请。于是,我用两个措辞含糊的报告题目预订了位置。六个月后,果然有两个项目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于是,我们修改了报告题目,十多个人飞到美国为盖茨做了现场演示。那次汇报非常成功,得到了盖茨高度评价。

报告的第二天,盖茨对所有的公司领导说了他著名的那句话:“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是这句话开始建立了研究院在公司的信誉的。

显然,如果我总是消极地等待,那么,我们恐怕就要错过向盖茨汇报研究成果的机会了。

对大学生来说,大家应该积极地计划大学的四年,积极地争取和创造机遇。你的毕业计划将成为你学业的终点和事业的起点,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你如果不知道你的志向和兴趣,应该马上做一个发掘志向和兴趣的计划;你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应该马上制定一个尝试新领域的计划;你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应该马上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如果你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你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在申请出国前有实际的研究经验和论文;如果你毕业后想到某个公司工作,那你应该找找该公司的聘请广告,和你的履历对比,看自己还欠缺什么经验……只要做到了这些,你就不难发现,自己每天都会比前一天离成功更近一些。

李开复成功的因素篇7:积极地推销自己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那些能够积极推销自我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很多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中国人对美国同事的印象总是这样的:“他们怎么这么能说?他们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工作成绩,而中国同事在很多时候做得很好,却没有展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公司里,经常得到晋升机会的人,大多是能够积极推销和表达自己的、有进取心的人。当他们还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时,只要和公司利益或者团队利益相关的事情,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贡献自己的主张,帮助公司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在完成本职工作后,他们总能协助其他人尽快完成工作;他们常常鼓励自己和同伴,提高整个队伍的士气;这些人总是以事为本、以事为先——他们都是最积极主动的人。

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观点。一般说来,一个好的自我推销策略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锦上添花。好的自我推销者会主动寻找每一个机会,让老板或老师知道自己的业绩、能力和功劳。当然,在展示自己时,不要贬低别人,更不可以忘记团队精神。

当我被微软总部调回美国,在美国启动总部把工作外包给中国合作伙伴的工作时,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把这项极为重要但又缺乏资源的项目做好。

这时,我很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位在微软技术支持中心工作的经理。她在信中说:“虽然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我曾在多个部门工作,而且学习很快。我愿意用我自己的时间帮你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不需要酬劳,我也不是申请工作,我只是希望为中国做点事情。你选择我没有风险,因为我至少可以把每个细节都帮你想清楚,这样可以节约你的时间。”

如果不是这封信和后来的交谈,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把这个工作交给一位业余而又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来做。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她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把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因为她起头的工作,微软后来三年中提供给中国的外包业务量增加了三倍。几个月后,当我们终于成立了一个部门来负责这件事情时,她毫无怨言地把所有的工作交给了这个新部门。

后来,微软亚洲研究院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沈向洋院长要我推荐人选,我想到了这位多才多艺的志愿者。她就是今天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合作部总监宋罗兰。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要求我们展示自己,这是不是要我从一个内向的人彻底转变为外向的人?”其实,一个内向的人很难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在自身性格允许的范围内往“外向”靠拢,尽量寻找一些“比较外向但又不给自己带来太大压力”的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