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情缘
(一) 那年有个外地文工团到我们县来演出,团里一位演员姐姐的亲戚和我父亲在同一个单位,她的同事得了肝炎,想请父亲诊治,于是我和父亲在演员姐姐的带领下从剧院的侧门进了后台,享受了一次免费看演出的机会。 已记不清那天的演出的具体节目内容了,大概是唱歌、相声、小品、舞蹈,还有川剧折子戏之类,都是很正统的节目。父亲在演员们候场的间隙给他们诊脉、处方。本来说只有一位病人,结果那天几乎一半的演员都找父亲把脉看病,还有扎银针的,所以父亲忙得不亦乐乎,根本没时间看演出。我则满后台乱窜,好奇地看演员们上妆、换场景,有时跑倒侧幕边掀开幕布,瞅一瞅台下黑压压的观众,觉得很好玩。 毕竟还是小孩子,所以玩一会就觉得乏味了。 后来,也不知过了多久,有个人(现在知道了是管剧务的)在大声催促演员们抬乐器,于是那些围在父亲身边的演员都起身帮忙。一会儿,大幕拉开了,我看到那个请父亲给同事看病的演员姐姐换了一身素白衣裙,头上梳着古代仕女的发髻,款款地走到一张琴旁坐下。随着指挥棒的抬起,姐姐那戴着尖尖的指甲的手指在琴上轻轻一拨,霎时,一阵如流水般叮咚的音符传入了我的耳膜,让本来已感到乏味和无聊的我立即被吸引住了: 那弹琴的姐姐衣袂飘飘,纤纤手指在琴弦上翻飞,头上的珠饰也随着乐曲在跳动着,真是美啊,姐姐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身后,笛子、琵琶、二胡、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乐器在轻轻附和着。 那一刻,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看到了皎皎的月亮,闻到了幽幽的花香…… 我呆住了,这是我来到人世间后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婉转而飘逸,跌宕而悠扬…… 这是那天演出的最后一个节目。 节目结束后,我拽着父亲去问了白衣姐姐。 于是我知道了那琴叫古筝。 那支让我沉醉的曲子叫《春江花月夜》。 从此,我爱上了古筝,也深深喜欢上了古典音乐。 从那一天起,我就梦想有一天我也穿上素白的衣裙,在芳草凄凄的水岸,燃一柱香,对着一江春水,弹一支《高山流水》,奏一曲《平湖秋月》…… (二) 没想到,儿时的古筝梦,竟让我一梦三十年。 现在的孩子也许不会明白:喜欢古筝,就学呗,还用得着等那么长的时间? 他们哪里知道,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温饱都尚未解决,学古筝?这是何等奢侈的事啊。并且在我的印象中,古筝的价格是很昂贵的,因为,当时在我所生活的县城,唯一一家兼卖乐器的文具店只有笛子、二胡、京胡等小型乐器,我从未见到过古筝的影子。我母亲是小学教师,父母的工资加起来八十多元,除了一家四口的生活用度,还要供养双方的父母和弟妹(我父母的老家都在农村),几乎月月捉襟见肘,就是有古筝卖也买不起啊。何况那时不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有了古筝也不知上哪儿去学呢。所以我也只能把这愿望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只是有时打开收音机听一听、或跑到公家电视房看有没有音乐节目,但却很能碰上有古筝演出的时候。 父亲见我对音乐很敏感,对我说:婉儿你想不想学二胡?我教你。 父亲会吹笛子,这是我知道的,因为家里墙上就挂着一支笛子,父亲有时候会吹一些曲子给我听。我也曾经把笛子放在嘴边试过,但总是吹不响,所以也就没兴趣。我还不知道父亲会拉二胡,后来父亲告诉我他在医校时跟一个老校工学过。我想,既然学不了古筝,就学二胡也行吧。那时,一把普通二胡的价格是4。5元,然而,就这区区的4。5元,父母也舍不得。几天后,父亲砍了一节竹筒,又不知从哪儿弄回一块蛇皮蒙在竹筒上,用小刀把木头削了一根带弯把的杆,又削了两支像纺锤样的东西,在文具点里买了二胡的弦,竟为我做了一把丑丑的二胡。父亲就用这把自制的二胡开始了对我的音乐启蒙教育。共3页,当前第1页123 于是,每天吃完晚饭,家属院里就会想起一阵“杀鸡、杀鸭--杀鸡、杀鸭--”让人难以忍受的吱呀声,邻居们就都知道了那是医生家的婉儿在拉二胡了呢。 就这样,父亲教会了我拉《闪闪的红星》、《草原英雄小姐妹》、《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当时流行的歌曲。 由于父亲也没受过正规的二胡训练,加上要升中学了,我拉二胡的时间逐渐减少,所以我的二胡水平就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十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那把二胡,从此被我束之高阁。 (三) 时光荏苒,到八十年代中期,我已是某机械学校的学生。 在这近十年间,我除了在电视上看到过古筝演出外,只在母亲学校组织的“六一”文艺晚会上看到过一个小女孩演奏古筝。当时那小女孩的家长竟是用一辆小车把古筝运到学校,小女孩演奏完后就马上运走了,听她爸爸说古筝好贵的,要几千元,不能碰坏了。我的心当时就沉了下去: 因为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拉扯我和弟弟,我在学校每月的生活费是17。5元,零用钱是每月10元。 那时我就认定今生我与古筝是无缘了。 在机械学校读书的第一个暑假,社会上开始流行学吉它。 暑假开学后,我们班有几个男生突然就成了吉它高手,他们每天晚自习后在教室里弹吉它,边弹边唱那时流行的中国台湾校园歌曲,我又一次被吸引了。 我学不成古筝,但我骨子里是那样的热爱音乐。 自然,我成了我们班第一个学会弹吉它的女生。 然而,普通的吉它35元一把,最好的是红棉牌吉它,要43元。 我买不起吉它。还好,我同寝室的一个女同学买了一把,她家里经济条件好。 于是,每到下课铃一响,最先冲回寝室的是我而不是那个女同学。等她回到寝室时,常常是我早已抱着她的吉它坐在床铺边,旁若无人的弹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随着毕业的临近,我弹吉它的幸福时光也随之告一段落。 参加工作的半年后,我终于买了一把红棉牌吉它。 结婚时,我用婚礼剩下的钱,又在人民商场买了一把228元的二胡。那时,一套婚纱照也不过1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