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被周围的人信任且赞叹为知识丰富才华横溢的人,但那半斤八两的水平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在与一位智慧超群的海哥哥聊天时无奈的感叹:越学习就越觉得自己无知。而海哥哥却说:“你拿一张纸画圈做试验,圈越大而周围的空间就越大,所以说不是妹妹无知,是越学知识圈就越大,知识圈越大而周围的未知世界的空间也就越大,因此你就会觉得自己无知。”想来海哥哥的话也很有哲理,于是便暂且拿来做心灵的安慰。 在初中辍学期间,曾读老子及诸子学说,感到最受启发的则是中医四大经典中的《黄帝内径》,因其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悟及歧黄奥妙而从中略有心得。正如怀抱奇所说:“炎帝之于百草,尝而后知;轩辕之于经络,问而始悉。所谓上穷天纪,下极地理,中知人事,使非有以穷之极之,而能知之哉。”因此当时在与一个参加过高考并读过《辩证唯物主义》的同学辩证时,我竟然出奇的赢了她,所以她赞叹我哲学学的好,也就从那时侯开始,我才朦朦胧胧知道什么是哲学。当我再次去翻越马克思和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时,我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批判地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黑格尔辩证法又源于中国的老子。而我的那位同学输给了我,是因为她的哲学没有学好,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的很伟大。 非常羡慕那些有充足时间且读书很多的人,想来很遗憾,也很很惭愧,因为自己并没有读几本书。如果说我聪明智慧的话,那只是我能把学来的一分发挥到十分甚至到极至。记得在河北中医学院读书时,一位自尊心极强的河北邢台女同学,总是考试第一而排榜在我前边,我非常敬佩她的考试,她竟然能将考试题回答的与书上一样一字不差,但同学们的学习遇到问题时总喜欢在我这里寻找答案。那时候一有时间我就钻图书馆和书店,而她与我则相反,总喜欢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背诵教科书和老师留的答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嘴角两边挂着因为夜晚睡眠时流涎而导致的二条长长的红线,因她怕别人看见,所以就在上课的铃声响起时,她总是拿着一本书将嘴角遮盖着走进自己的坐位。有几次我都想建议她服点相应的药品,但由于知道她过于自尊的性格,怕伤害她的自尊心,也就因此作罢。有一天,在一个只有我俩的教室里,她终于走到了我身边请教说:“阿娟,我想你也早已看见我目前嘴角边的症状了,你说我应该服用什么药方才能对症治疗?为了这病,我将口腔科、五官科、内科、方剂学等各个相关的书籍全部都一页一页且很仔细的看过了,就是没有看到关于治疗流涎的处方及治疗方案。”我理解不了且很惊讶她的用功方式,于是就胸有成竹笑着对她说:就在我们踏入中医学院大门的第一周就已经学到了。她说:“哪里呀?我们开学的第一周不是学的解剖课和中医基础吗?”我告诉她:是的,就是中医基础。她又不解的说:“中医基础里面也没有涉及到治病嘛。”于是我就耐心的提问她:什么是五脏?她答:“心肝肺脾肾。”我说好,那你把脾字写在纸上。在她把脾字写在纸上的时候,我又问:构成人体基本物质是什么?她答:“气血。”我说好,那你把气字写在纸上,在她把气字写在纸上的时候,我又问:气有什么作用?她答:“气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固涩作用……”还有等她说完,我就说停,你把气有固涩作用写在纸上,就在她把气有固涩作用写在纸上的时候,我继续提问她,五脏各自所归属的液体是什么?她答:“汗为心之液、泪为肝之液、涎为脾之液……”当她回答到此我制止说停,且让她把涎为脾之液写在纸上,就在她把涎为脾之液写在纸上的时候,我最后提问:五脏各开窍于什么?她答:“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我最后制止她说停,并让她把脾开窍于口在纸上,于此同时我做总结说:脾为五脏之一,脾开窍于口,涎为脾之液,气有固涩作用,所以说流涎是脾气不足之症,具备一症,就可断证,因此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主之。于是我的同学茅塞顿开,终于对我感叹说:“难怪同学们有问题总喜欢问你,我总算服气了。”所以我就玩笑着对同学说:按照你的思维,每个症状都来个处方,那么我们就是二十年也不能大学毕业。共2页,当前第1页12 我先生以前是学西医的,所以他就按照我的意图参加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成人考试,之后他就进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参加学习,假期的时候我就看他在背诵方剂学,于是我就告诉他方剂学里面的规律: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四君子汤加四物汤就变成了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八珍汤加黄芪和肉桂就变成了温补气血的十全大补汤,先生就很纳闷我是怎么知道这些规律的。 徐大椿曾经提出“医非人人可学论”,他说:“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搜罗广远,非渊博通达之人不可学也。凡病之情,传变在于顷刻,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记,病症以万记,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有《内经》以后,支分别派,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尘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方能与古人之心潜通默契。”大椿此论,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无论学什么知识,其所谓的“聪明敏哲”、“渊博通达”、“虚怀灵变”、“勤读善记”、“精鉴确识”这些本领,我觉得不应该是天生的,而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培养获得,但仅仅靠刻苦学习的决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头脑,既所谓善于逻辑思维,把握整体,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只有这样就自然会具备“过人之资,通人之识”。知识在于积累,而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在于创新、在于活学活用。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