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文诗歌网散文哲理散文散文内容详情

有关人生哲理散文精选3篇

匿名 2023-02-22 17:21:39 458 下载本文

有的人生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有的人生活得平庸无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生活的勇气。多读一些哲理的散文是好的。下面散文诗歌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有关人生哲理散文精选3篇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有关人生哲理散文精选篇一:看淡一点,看开一点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凡事不必太执着,太执着了,伤人伤已,徒增烦恼,一切随心,顺其自然。

人这一辈子就是在不停地放弃,就好像你的手一样,只有张开了,才能拿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你永远紧握着,手心的东西也只会一点点地从你的指缝里漏出来,有因就有果,没有无因的果,也没有无果的因,看开、开淡就好,背的包袱太多,会在行走的路上成了致使的负担,烦恼太多,会使自己的活在困扰之中,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许正是我们人生的不完美,人生才更会五彩缤纷,各有千秋。

看淡、看开,一切顺其自然,属于自己的,别人抢也不会走,不属于自己的,再抢也不会留,人生中难免遭遇诸多失败、挫折和苦难。不管遭遇什么,只要你闯关过来,你就是强者和胜利者;战胜了苦难和挫折,你就是成功者。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没有成功,请不要气馁消沉,或者你只是暂时还没有用武之地,或者还没有找到取得成功的方法而已。只要你有自信,善于把握机会并不断提高自己,

有关人生哲理散文精选3篇

有些事情不要总放在心上,凡事都要看开一点,不必太在意得失;人要活在当下,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一旦面对失去,还是要学会大度的放手。因为某些东西失去了,不是你不珍惜,而是一种在冥冥之中的注定,坦然面对失去,把事情看开一点:过眼云烟事,尽在笑谈中。

春秋更迭、寒来暑往、聚散离合,事事都是机缘,凡事都要看开一点,不要想太多。把心路放宽,把心态放平和,在遭遇某些事情和问题时,莫心痛、莫悲伤、莫忧愁、莫彷徨、莫郁闷、莫焦躁、莫生气、莫悔恨、莫灰心、莫懊恼、莫着急、莫上火,莫恼怒、莫悲观、莫气馁、莫消沉、莫看不惯、莫想不开、莫自暴自弃,凡事看开一点,看淡一些。

看开一点,看淡一些,人生会活得非常得快乐,幸福会常伴在身边,计较少一些,宽容多一些,过眼云烟事,尽在笑谈中。

看淡、看开,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不如意的事,无论在任何地方,该争取时就争取,该放弃时决不留恋,笑看人生,人生短短,人生不是为了生气而活着,烦恼时看看天空,忧愁时看看远方,静听风雨,笑看风云。

看淡、看开,也许我们正在为自己的升迁而苦恼着,也许我们正在为生活而奔波着,也许我们正在为自己的工作而忧愁着,也许我们正在为自己的琐事而纠结着,也许我们正为羡慕他人的幸福生活而向往着,也许我们正在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着,也许我们正在为自己没有房没有车而慨叹着,也许我们正在为自己的外貌而伤感着,也许……

所有的很多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去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自己选择的路,哪怕爬着也要留下自己的痕迹,奋斗吧、努力吧、拼搏吧。天下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不努力机会不会来,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看淡、看开,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心宽才路宽。

看淡、看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平平淡淡才是真,真真切切才是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吧。阳光和快乐会属于我们的。

有关人生哲理散文精选篇二:承受是一种精神

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亦或是暴风骤雨,这些障碍与困难、磨砺与痛楚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伤疤会让我们生命的河流,流得更宽、更远,更加清澈无比。我们既然生于世上,就必须意识到世道的艰难,人人都食人间烟火,人人都品尝酸甜苦辣,我们就必须学会从容承受。现实生活之中,谁也逃脱不了这种压力的束缚。

欲成大事者,因目标高远,压力可能会更大。但若欲成大事,就必须能承受这种压力,并把压力当成推进人生的动力。痛苦就人生而言,常常扮演着不速之客的角色,往往不请自到,当我们屈服于痛苦的时候,他可能使我们沮丧、潦倒,甚至在绝望中走向灭亡。当我们承受了痛苦,我们就会变得坚强自信,此时,痛苦就变成了一笔无上的财富。小时候,总是担心自己的错误被老师当堂指出,仅仅是因为小小的自尊心已经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什么是羞耻。可是,生性顽皮的我总是免不了被老师恨铁不成钢地呵斥,于是流泪、伤心,甚至产生了对老师的埋怨。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长大了、懂得更多时,才发现那些严厉的批评却又显得那么地亲切,因为我良好的形象与习惯赢得了朋友们的称赞。于是,曾经小小的痛,变成了现在的财富。

人贵在承受,承受也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当欲望来临时承受使人坚持那份淡泊和宁静;当惨遭不幸时,承受使人坚持那份乐观和顽强。人的一生,崎岖坎坷,难免要承受。每个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面对一时的困惑和灾难性的打击,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和一时的荣辱,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头论足,要相信自己,坚定信念,踏踏实实地走自己选定的路。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生命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东西,觉得天地间有许多憾事,常常无法释怀,可是我们要明白万事万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不可能仅仅因你的“意”而去改变。从来,胭脂俗粉掩不住真实的内心,金钱美色拴不住永远的憧憬。有个成语叫“百忍成金”,还有一个成语叫“忍辱负重”,忍不是屈服,忍是积聚力量,准备下一轮的冲刺。忍是高瞻远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中,除了幸福和痛苦,平淡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生活。承受平淡,同样需要一份坚韧和耐心,平淡如同一杯清茶,点缀着生活的宁静和温馨。

人生千姿百态,总像云彩般变幻无穷。总是沉醉在不如意中,就会错过很多精彩。学会忘记,学会承受,积极享受世界带给我们的斑斓,哭着求不来真正的快乐。一切快乐也都会被时间冲淡,时过境迁,世事变幻,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生活,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承受淡淡的孤寂与失落,承受挥之不去的枯燥与沉寂,还要承受遥遥无期的等待与无奈。读懂自己,丰富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迸发出活力和激情。

人生贵在承受,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战胜自我,无所畏惧的气质和勇敢;承受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拒绝流俗,弘扬正气的凸显和舒展;承受更是一种美德,一种潇洒,一种境界,一种伟大。轻抚岁月,旧时的浪漫恍如幽梦。眷恋往昔,初时的记忆幻若童话。渐渐释怀的过往轮回再见时,生命已是另一种姿态。承受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气度和坦荡;承受也是一种勇气,一种使出浑身解数,竭力负担呼出正气的形象和魄力。轻而易举就完成内心的告白,却始终没有勇气去告慰那些伟大的灵魂,一直坚信着: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总也无法说清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有关人生哲理散文精选篇三:蝌蚪的蜕变

说起蝌蚪,不惑之年的人没见过蝌蚪变青蛙的人应该不多吧。呵,可是偏偏我就是没见过。

记得小的时候在课本里学过蝌蚪的成长,可至今也没有亲眼见到过,算是有点遗憾吧。不过今天,有重要发现哦——我竟然意外地发现,一个月前从九龙湖捉回来的小蝌蚪竟真的长出两条比尾巴还细还短的后腿。那后腿长得真算是有点夸张了,很难跟我见过的青蛙的后腿划上等号,看上去就象长了三条尾巴似的。不过书上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丢掉那多余的尾巴了。我想,不知道等它完全变成青蛙的时候,它是否还会记得自己曾经只是一只小小的蝌蚪呢?

我在期待吗?期待它的蜕变?还是——我在期待自己的蜕变?

十天,从上次发现蝌蚪的后腿至今,一只小小的家伙脱颖而出。原来,并不是个头大的蝌蚪就一定先完成它的蜕变。远远看去,它黑乎乎的就象只壁虎。可是尾巴还在,是它还舍不得丢弃?还是它仍然需要尾巴来提醒自已有过的过去?就快了吧,快舍弃多余的尾巴重获新生了吧。

喜忧掺半。

喜的是一夜之间竟有十个小家伙长齐了四条腿,更喜的是,有两只的尾巴已经明显短了不少,努力地蹬着它们的后腿在鱼缸里游来游去,有点滑稽,这就是所谓的“蛙泳”?我笑了,可是我知道,它们很认真,它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它们的蜕变。忧的是,也有不幸的,换水的时候,看到了两只夭折的小家伙,一动不动地漂在水底。比起那些还没长出前腿的小东西,它们已经算幸运了。可为什么在最关键的时刻,它们没能冲过去?是谁放弃了它们?还是——它们放弃了自己?细心地把剩下的青蛙(暂且把四条腿带尾巴的小东西这么叫着吧)分离到另一个鱼缸里,默默祝福它们……不禁想,我是不是该把它们放回属于它们的世界呢?

几天没留意,换到另一只鱼缸里的十只小家伙竟然只剩下了六只。很奇怪,它们是怎么不见的?吃过午饭,好奇心作祟的我再一次来到鱼缸前。比起那些还在蜕变中的小蝌蚪,它们反而显小了不少,但意外发现,它们竟可以吸附在缸壁上,它们就是这样一只一只离开了它们经历了蜕变的地方吗?它们也许并不知道,离开对于它们来说意味着更危险。可是,离开却是必然的,无论它最后是落到阳台上,还是能顺利掉进阳台下的花坛里,离开都是在冒险……然而,离开却持续着,一只接着一只……

我想,最终它们都会离开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与其让它们的离开变得这么冒险,为什么就不帮它们一把,让离开变得仁慈呢?嗯,我决定了,今晚,我会将它们全部放走,让它们回到原本属于它们的世界,让它们自由的生活不再受禁锢。

蝌蚪蜕变过程永远尘封在我的记忆,因为我看到了,这一次,是亲眼看到的。

※本文作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