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
在隆华店,神医也算得上一个人物。不过,神医在成为神医之前生活得却并不神气。 初到关东的时候,日子还算过得去,还没等神缓过神儿来,三年自然灾害的洪流也就湮没了关东的大片土地,等到大山深处的可食物品采集一空,神医也就只好返乡谋生了。 当神医走进隆华店那z字形街道的路口时,他真有点儿支持不住了。饥饿难耐,双腿发软,眼前金星乱舞,不知不觉也就瘫在了村口。 神医醒来时,他已躺在自家的板床上。看看围在床前的一双儿女和乡邻们那熟悉的面孔,神医充满了愧疚,不知说什么才好,思前想后,本欲说句笑话解解嘲,说出来一句却特经典:“没想到我离家才几年,村里的变化这么大。”人们问他哪儿变了,他说:“怎么村头的一条狗变成了俩尾巴?” 乡邻们谁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可当时没有一人说出口。 只是在以后的时光中,人们教育孩子时多了一个活教材。谁家的孩子读书不上心或做事不下力,老人们总会发狠说:“不用你能,早晚让你一条狗俩尾巴。”大概是告诉孩子们“少壮不努力,老大饿眼晕”吧。 不经意的一句话成了村人教育子女的口头禅,这是神医所始料未及的。 回到家乡后,人们常常问神医,外出几年钱没挣下,也没学点吃饭的本领?生意不如手艺,手艺不如口技。一招鲜,吃遍天哪。 开始神医没在意,时间一长也就颇有几分失落感。是啊,出门在外四五年,两手空空回了家,这对一个顶门立户的男人来说是耻辱啊。思索了几天之后,神医告诉大家,其实,他在关东是学了技术的,只是不好给大家说罢了。他学的是接生,跟一个关东十分有名气的老医生学的,在那边他也接过不少生呢,其中几个难产的,经他处理,个个母子平安,皆大欢喜。 开始人们不信,可事情越说越玄,越传越真,大家也就只可信其有不不再信其无了。反正在观念落后的农村,谁也不会找个大男人去接生的,水平高低也只是嘴上说说,与村人关系并不大。为此,神医也就更加有话可说,传来传去,人们都说他给县长的千金接过生,并且还是三胞胎呢。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事有凑巧,神医的小婶子遇上了难产,本村的接生婆累得大汗淋漓,又请来了周围村上的接生婆。折腾了一天多,就是没能生出来,眼见得大人孩子都不保了,众接生婆双手摊开摇得像荷叶,谁也想不出高招来。 一人突然醒悟:“她的侄子不是会接生吗?” “可他是个大男人哪。” “现在是救命要紧,顾不得那么多老规矩了。再说又不是外人,那是她家的亲侄子啊。” 人命关天,众接生婆征求小婶子的意见。小婶子开始不同意,经不住劝说就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神医哪里经过这阵势,立时也就慌了神。众接生婆七嘴八舌问他怎么办,他也不得不应付了。 神医走进小婶子的房间转了一圈儿,告诉大家先烧一锅水,答曰烧过了。他又安排和面。人们问他和面做啥,他说烙饼。二十张。 众接生婆不解,又不敢多问。猪往前拱,鸡往后挠,各有各的法,各有各的路。既然自己没了辙,那就俯首称臣听指挥吧。 和面的,压饼的,支起鏊子烧火的。一阵忙乱之后,二十张饼齐展展撂在了神医的面前,这时的神医已经是汗流浃背,眉心耸山了。 神医托着二十张饼走进了小婶子的房间。稍做镇静后,让小婶子斜靠在被垛上躺下,双腿张开伸直了。神医围着大床转三圈儿,双手拎起一张饼,对着那生命通道的大门口就跪下了。双手拎饼,高高举起,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来回摇动起来,每摇一圈,嘴里还念念有词:“弟弟,出来吧,吃饼呢。”“吃饼呢,出来吧,弟弟。” 众接生婆个个掩口,小婶子先是不好意思,后来看侄子像耍猴,也就“扑哧”一下笑出了声。 就在这时,却听得婴儿“哇”的一声落了草。母子平安,两条人命从黄泉路上返回了村。 从此,神医的美名真的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那知名度远远超越了“一条狗俩尾巴”,以至现在人们已经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叫什么了。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