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山”之说叹庐山
“六山”之说叹庐山 ——庐山印象 子系 这次南行,最后一站是庐山。但是,回来以后,第一个要写的,却是庐山。 庐山,早就心向往之。这次成行,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不过,很遗憾的是时间紧,来不及细细地品味与观赏,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如此,庐山还是让我惊叹不已。 诗和词 我们是从北路上山的。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飞奔,晃的我们左右摇摆。我真佩服庐山的司机师傅,特殊的地形,特殊的路况,使他们练就了高超的驾车技术。怪不得导游小顾说:“庐山的司机开车帅,庐山的导游跑的快”呢。 到了山上以后,我才真正体验了一把“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意境。这时,油然想起了中学时代学习毛泽东诗词《登庐山》的情景。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朗诵这首诗词的时候,用的是老师的家乡话,那时我们的老师很少有外地的,所以听他用家乡话朗诵的时候,印象特别的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当年,老师也给我们介绍“四百旋”,说的是庐山的路很弯,有四百左右的弯儿,当时真的想象不出,现在我在庐山之上,终于知道了这“四百旋”的含义了。 据小顾导游说,当年毛泽东是坐着国产小轿车上了庐山的,可以想象主席的心情是多么的喜悦啊。 这次也如愿以偿地看见了毛泽东“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人洞和险峰两大景点。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来,陶老先生的家就在庐山角下,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险峰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里。 说起诗和词,庐山还真是美不胜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的诗刻在“花径”的一块大石头上,赫然醒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愿身在此山中。”陆游的诗也刻在了山上。 九江的一位先生说,涉及庐山的诗、词大约有一千多首。可见庐山的名气有多大。如果一一考证,那会多有意思啊。 “六山”解读 大凡名山,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到了庐山以后,才知道,庐山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六山”之说。 九江市的有关领导在座谈之余,给我们作了一些简短的介绍,上山之后,导游小顾也娓娓道来,再加上一番走马观花,“六山”一说渐渐形成初步印象。 其一,庐山是“政治山”。所谓政治山,是因为,国共两党的高层领导都频繁地在这里从事政治活动。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庐山会议也使庐山具有了很是浓厚的政治色彩。美庐,又是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居住过的地方,更成为庐山的政治色彩的耀眼之处。我们特意去瞻仰了毛泽东的故居,现在这里也成为庐山博物馆。当年毛泽东居住的房间和房间里的家具依然保持原貌,供游人观赏。其他的房间,有的陈列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多与政治人物有关。有的房间摆放了许多实物和照片,可惜时间太紧,根本来不及仔细观看。挺遗憾的。 其二,庐山是“文化山”。没有文化,山就缺少了灵气。庐山的文化味儿,也是很浓的。这里有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周敦颐、朱熹等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足迹和石刻,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白鹿洞书院,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为了纪念白居易,庐山建有白居易草堂,前边还有白居易的雕塑。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庐山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三,庐山是“宗教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同样,一般说来,名山,都是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到一座名山,我们都会惊叹不已,连不懂风水的人也会油然生出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的好感,由衷地发出“他们真会选好地方修炼啊”的感慨。庐山也不例外。更让我惊叹的是,庐山竟然有六种宗教场地。除了我们经常见到的佛教、道教(原来仙人洞里供的是吕洞宾的塑像)以外,还有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庐山竟然有基督教和天主教。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我们只参观了基督教堂,这也是哥特式建筑,是1910年建的,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我们拾级而上,进入教堂,里面宽敞明亮,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基督受难图尽收眼底。刚刚坐定,就听到了大麦克传来的“表演马上开始”吵叫。表演?我正在疑惑,马上从台上走来了一对“新人”。他们按照程序,表演了西式婚礼仪式,看了以后,我感觉怪怪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其四,庐山是“地质山”。庐山被国际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还没有登庐山的时候,我以为庐山一定会是“双料”世界遗产呢,问及九江市的一位领导,他告诉我说,“只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不是世界自然遗产,但是庐山是世界地质遗产”。在毛泽东故居兼庐山博物馆里,陈列了一些大石头和许多照片,粗粗看了,好象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否定了国外的关于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说法。 其五,庐山是“建筑山”。说庐山是建筑山,我想还不如说庐山是“洋建筑山”、“洋别墅山”呢。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洋建筑实在是太多了。听说有别墅600多呢。庐山游的“老别墅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建筑完全是西方的样子。说起庐山的洋建筑和别墅,不能不提李德立,从他的故居陈列资料里,我看到,这是一个英国人,是个传教士,1886年,他来到庐山的时候,才23岁,正是这个李德立,慧眼识宝地,他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引领了洋别墅的潮流。导游小顾还告诉我们,庐山的西山,有更多的洋建筑,解放前,这里常有国际会议,曾被人们称为小联合国。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看。但是,通过“老别墅的故事”这一角,应该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