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文诗歌网散文写景散文散文内容详情

静谧的雨花台

匿名 2023-10-03 00:09:00 508 下载本文
    7月10日是我们逗留南京的最后一天,上午下了一场大雨,我们在商场里转悠到12点,在地下餐馆品尝了这里的水饺。下午坐公共汽车去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南的山岗上。此地因盛产五彩鹅卵石,又附会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落花如雨”的故事而得名“雨花台”。

    我们是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南大门下车的。走进南大门,这里一片宁静,也许是因为刚刚下过雨,一个人也没有。儿子给我和女儿在刻有“雨花台”的巨石前拍照后,我们三个人走在空旷的水泥路上,两旁的草坪绿得耀眼,周围的苍松翠柏郁郁青青。林木幽深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与肃穆的感觉。没有导游相随,我们看了版面上的介绍和线路图,便知 从1927年至1949年,雨花台一直是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的刑场,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最集中的殉难地,邓中夏、罗登贤、何宝珍等近10万的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先烈,启迪后人,于1950年修建了烈士陵园。陵园以烈士陵园为主体,具有教育、游览两大功能。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烈士群雕、碑廊、纪念桥、知名烈士墓、红领巾广场及雨花石博物馆。整个建筑融中外艺术精华于一体,气势雄浑,风格庄严,既体现了先烈们不朽的精神气质,又表达了后人对他们的崇敬和悼念之情。而陵园中最雄伟壮丽的景观是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的一组纪念性建筑。于是路过“忠魂亭”向北走去。来到纪念馆,路过纪念桥,中经烈士纪念碑,最北面是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那栩栩如生的烈士群雕,让人感受到一种气冲霄汉的豪迈与不折不挠、大义凛然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在纪念馆里待的时间最长,这里详细地记载着烈士的生平和业绩,遇难的经过,站在那里,看着一个个烈士的遗像和解说的文字,我心里沉甸甸的。他们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小的十六七岁,其中有不少人和我的儿子的年龄一样大。作为一个母亲的我,最能够理解他们的母亲,当时她们听到自己的儿女们遇难,那该是怎样撕心裂肺的痛。这些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英烈,本该有一番自己的事业、辉煌的人生,一个美满而幸福的家庭。可为了今天的幸福,他们却抛弃了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然而他们短暂的生命是流光溢彩的。是铭刻在祖国人民心中的不朽的丰碑。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教育家、青年运动领袖和导师。因为他的七绝《狱中诗》原来收编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所以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摒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恽代英的绝笔。这首情真意切的诗,蕴含着对战友深厚的情谊,是一个不屈的共产党人发自肺腑的战斗呐喊。

    还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日时,恽代英用亲身经历向难友们讲述了起义的经过和经验教训。为了鼓励难友们的斗志,他写下了《时代的囚徒》(也是原先收编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

    囚徒,时代的囚徒,

    我们,并不犯罪,

    我们,都从火线上捕来,

    从那阶级斗争的火线上捕来。

    囚徒,不是囚徒,

    是俘虏。

    凭它怎么样虐待,

    热血仍旧是在沸腾。

    蚊蝇和虱蚤,

    黄饭和枯菜,

    瘦得了我们的肉,

    瘦不了我们的骨。

    囚徒,时代的囚徒,

    我们并不犯罪,

    我们都从火线上捕来,

    从那阶级斗争的火线上捕来。共2页,当前第1页12

    ......

    可惜这些诗歌现在都从教科书上删掉了。这些诗我让儿子用数码相机都拍摄下来。让他们姊妹俩也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藐视一切的气概。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安卧在雨花台的烈士,他们的精神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静谧的雨花台,它在日日夜夜默默地守护着烈士们的英灵。它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

    我们在雨花石博物馆观看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雨花石,真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它们大的如鹅卵,小的似蚕豆;红的宛如玛瑙,绿的颇似翡翠,蓝的状如碧玉,黑白相间的仿佛是大理石……这些晶莹剔透的雨花石浸透着革命烈士的鲜血与汗水。这些雨花石还被打磨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各种色彩的图案。起了许多雅致的名儿。有的叫“荷塘月色”,“三星伴月”,有的叫“花好月圆”“香山红叶”,还有的叫“海底世界”,“潇湘夜雨”……这些千姿百态、五色斑斓的雨花石不正是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吗?但愿能让更多的游人把这些雨花石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从而受到启发,为21世纪祖国的腾飞努力学习,用我们的行动告慰烈士的英灵。


    祭奠先烈,敬仰先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说每当清明时节,南京雨花台,山岗肃穆,松柏青青,成千上万全国各地的凭吊者抬着花圈,敬献在巍然屹立的烈士纪念碑前,雄壮激越的《国际歌》声中,人们列队肃立,“时刻准备为党的事业献出一切”的誓言响彻山谷……

    但愿这种活动能持续下去,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我看过一些有关报道,也亲身感受当代年轻人的一些行为,心头掠过一丝淡淡的忧虑。

    从南门进,走北门出,我一直在脑海中萦绕着这样一句话: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少,革命传统不能丢,新的一代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更艰巨的任务,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