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文诗歌网散文优秀散文散文内容详情

关于文字的优美散文

匿名 2024-03-21 12:01:04 316 下载本文

命运下,总有许多关于青春叛逆的字眼被驱赶游走于我们的视线中,苦痛与挫折上镌刻着永,文字人生更添一些色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关于文字人生的文章。

文字的优美散文:文字人生

从当初遥望象牙塔的憧憬,到渐渐要走出大学的思索,情感的脱变,从肤浅到深入。我庆幸看到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每一步都是成长的纪念。在大学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得一张张证书,而是我寻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寻找,是张望,更是思考,所庆幸的是最终我找到了它。一种生活方式,将伴随一生,是一种美好的邂逅。

每一天都在阅读,从文字中成长,从文字中看百态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去书店淘书,每一次遇到心仪的书,那样的兴奋与激动,犹如遇到了一份好姻缘。捧着一本书,靠着有阳光的落地窗,慢慢地读着,仿佛世界都是安静的。更多的时候,我习惯在零碎的时间去读书,睡觉前读上一篇美文,仿佛心灵都被浸染,安然入睡,与文字相依,与书本为伴。我喜欢淡淡的墨香,有些书我只认定纸质的读本,电子书在我的生活中销声匿迹。轻抚书页的感觉,是无法代替的,再夹上一张精心挑选的书签,读书也会成为一种情调,一种生活习惯。在我的卧室,书成了最大的主角。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是我从来没有读过的。遇到好书的时候,书很多,时间很少,决意买下的便要一本一本去读。我读书还有个很习惯,特别好的书是一定要买回来读的,即使图书馆里有。喜欢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厚厚的笔记本差不多有四五本了吧。其实,我读的书并不是很多,但是读过的很多字句是可以深刻记忆的。于是,写文字的时候,它们便从脑海中一个又一个地跳出来。读得多了,看得久了,有些东西与生命相合,悄然融合。

每一天的记录,有意或是无意,码起的文字,渐渐码起了属于我的青春。当我写出了第一首打油诗,一位文学恩师告诉我,他希望能够看到我百变的文字。我理解的“百变”,能够写什么像什么。于是,我拓展了我的写作视野,从第一首打油诗到现代诗,从诗歌到青春小说,再从青春小说到散文的转型。渐渐地我爱上了散文这样的一种形式,随心而至,不做作,情感所至之处都是文字。现在偶尔也会作词,想想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还真是五彩斑斓呢,我曾经渴望有自己的第一支单曲,自己作词自己演唱。随意地哼唱,随意地写着,也许随意才会随心吧。那一天,偶然翻到自己初中时期写的青春小说,情节很简单,语言却很跳跃,依稀记得那时候自己也算是有自己的小小粉丝团,经常会有同学问我最近有没有新作,小说写到哪里了。当时由于学业的繁忙,青春小说的创作就这样被搁浅。后来,经历了人生中的特殊的一年。那一年,仿佛一夜间的长大,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有了更为真切的感触。而这时候的青春小说已经无法满足这样一种抒发的欲求,散文就成了我的写作主流,巧合的是现在散文也是我的主打作品。

关于文字的优美散文

企业宣传文案,是我开始尝试的,正在不断地努力。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征文比赛,其实是否获奖已经不是最终目的。我是希望从中挣钱,用来支持我后来的写作梦想。可以说,平时购买的书的钱很多是靠自己挣来的。我很享受自己能够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行的感觉,这样的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只有真正去经历,才能够体会其中的快乐和幸福。

关于文字,有了很多的尝试。从自己写作到辅导学生写作,从自我抒怀的散文到官方文字的撰写,曾经一直在给学校写新闻稿、通讯稿、甚至是人物专访稿,这样的不断尝试让我的生活从来都是新鲜的,不是一味的重复。提到辅导学生写作,我感觉很欣慰,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很客气地给我买了礼物,这份礼物很珍贵,让我体会到作为老师的成就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向三尺讲台的决心。我常常想我第一志愿肯定去做老师,我相信这个职业需要我,我也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第二志愿就是去报社做编辑或是记者,为此我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了,从每天看稿子改稿子到去报社体验记者生活,结识各大媒体的记者编辑朋友,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

当然,一定会有人问我那你的主持梦想怎么办呢?其实,生命不息,梦想不止。无论是当老师,还是编辑记者,再或是做一名主持人,好的口才和文采都是很重要的。如果紧紧地握着这根线,不断地行走,总会到达终点的。

人生未必只做一种职业,但是一生只会追求一种事业。我可能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编辑,也可能是一名出镜记者,也可能是一名主持人。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在寻找一种真我,一种自我。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去寻找一种你所喜欢的生活方式。

Day-list是我寻找到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是上网,我也喜欢列出清单,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安排。聊天的时候,听着音乐,这样时间就可以同时利用而不彼此干涉。写稿子的时候,趁着空隙的时间,发发飞信,跟好友们沟通下感情。在公交车上用手机写东西,是我发现的最节约时间的方式。直到下车,基本上一篇稿子就基本完成了,然后进行加个,就可以出成品了。

我的生活节奏很快,但是每一步都会踏响我生活的主旋律。一直在路上的心态将陪伴我走完属于我的文字人生。一直行走,虽然未来很渺茫,但是因为坚信,它终会到达。梦想依旧,脚步蔓延,走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文字的优美散文:文字

常听人们说,恋上文字的人是寂寞的,也许我注定了寂寞,渐渐的走入了寂寞的世界,时而无病呻吟,时而怀古伤今,时而牵挂不断,时而感怀入肠,所幸的是我生在了这个年代,生在了这个太平盛世,这个并不需要用文字做为武器,用文字幻化成的利器一次又一次的来驱赶外敌,你从远古走来,走到今天,你的身影漫入红尘,你的脚步渐去了颜色,你的回味悠长了雨巷的世界。

回味着风烛残年的陆游写下了: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见牡丹花。这种用文字叙写着岁月抢走了我们一件又一件的财产,最好两手空空,已忘天下事,只能是犹见,而不是已见,而且还是在虚无的梦中,这种无耐,只是在梦中轻轻的感受下,便渐去了颜色,看着流逝的光阴,何尝不是一件又一件的财产呢,珍惜光阴,珍惜岁月赋于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好每一个今天有所为,这样的字句而尝又不是用文字堆积呢。

曾经读到余秋雨作品中是这样写王维的《渭城曲》,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读着这样的文字,所提到的便是唐的风范了,心中生出了很多诗人,作家的名字,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关汉卿,马致远————鲁迅,闻一多,戴望舒,舒婷——-这些名字,早已成了人们心中的故乡,默念着这样的诗词,中华民族的文华在他们的笔调中写的尽是那样的完美而又那样的忧伤,也许这正是文字的魅力,也许我这样的感受也寻觅不到文字中的真谛,我只能去摸索,去重新思考着?

文字里有什么?很多很多,它使人进步着,使一个又一个的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着,只从有了它,生活,网络,一切的一切多走在它的世界里,我这样的思考,我觉的很不完美,可能是我文字的功底太差,书写文字的能力出了差错,哎。不应该去感叹,而是要更努力的去追寻着它世界里的另一个天地。

当我爱上了文字,注定了我将会孤单,注定了我将会在文字里寻找,注定了我不断的向更深的文字进军,我希望我进步着,进步着,虽然这样的进步并不能给我带来多少收获,但我依就努力着,努力着————-

文字中飘落了谁的故乡,文字中相思了多少个岁月,我只需你醒来,醒来。别再沉迷了,虽然它很美,很忧伤,有着孤单,也有着寂寥,我静静的,悄悄的细数着这样的心声,日子遥远了。长了。

文字的优美散文:感受自然的感性文字

“我和漓江是在回避,回避那喧嚣的城市,回避那逐利的人群,回避那些媚俗的艺术以及那些今天不属于我和漓江的一切。”游漓江,写了《如情似梦漓江水》,在这旅游者常见的心态中,若不留意,李剑对“那些媚俗的艺术”的回避很容易被人忽视。

董桥是香港的一位散文大家。最近读梁文道的《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董桥两次说道:“大陆呢,老实说,文字写得好的,真的没有几个,就像陶杰讲的,他们的文字污染了。”“然后文字又被彻底污染了。你说大陆有什么好作家?都是些老作家,其他人真的看不下去。”董桥的文字我读过一些,确如书评家语,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不管他的“老实说”是不是源于他对大陆绝大部分作家的文字的大量阅读,“被彻底污染了”的话还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在这里,董桥说的“文字污染”与李剑要回避的“那些媚俗的艺术”有着部分的吻合。

李剑从事机关工作多年,散文写得不多,且都是近两年写的。在老同学的记忆中,三十多年的多少个早晨过去了,“左手一片云,右手一朵霞”等作文本上的句子却清晰记得。李剑写文章重艺术感觉,文字也就较多对艺术感觉的诗意表达,但不着意雕琢,不浓得化不开,到像是从漓江里摘取的几片水草,青青绿绿的,没沾污泥,也没有硬壳或软体的寄生物,干干净净,清新亮眼。

“还没在意,什么时候江上泛起一片片波光,比刚才鱼鹰的目光多了些好奇和惊喜。我有一种被暴露的感觉,无处藏身、无处退让,人也变得透明起来。”大自然向你展示了美,似乎也要你把自身的美展示给她看。李剑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的“被暴露”也呈现于无一修辞手法的朴实文字,自身的“透明”变为了一种毫无矫饰的情感升华。

没有功利色彩,不用官场语言,全按自己的审美爱好,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写自己的艺术感觉。这是我读李剑散文感觉最突出的一点。“青山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漓江躺在青山间”,面对人们几乎写烂了的漓江,能从自己的感觉中拈出这样有灵气的句子,该是很不容易的了。李剑巧合了董桥的感慨,尽量不让自己的文字有“污染”。

如果说《如情似梦漓江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彩画,那么《孔雀般美丽的芒市》就是一幅笔画精到的工笔画了。这工笔主要表现在写吃晚餐那一部分。景颇族人独特的牛肉吃法,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的以歌敬酒,我们第一次吃“手抓饭”的可笑样儿,叙写详尽,刻画生动传神,读着读着,一行行文字就把你拉进那菜香歌喧的小木屋里。在对少数民族就餐独有特征的描述中,李剑很自然地借主人的介绍,点出“五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这里和谐相处”这一题旨。当然,既然是“孔雀般美丽的”地方,就少不了对孔雀的描写:“目光游动在遮天的树枝间,猛一惊:哪来这么大的花?细看,却是几只美丽的孔雀,如贵妇人着一身丝质旗袍似的端坐在树上,透着一种恬淡悠闲味。”这是就餐前进景区时看见的。“隐隐约约能看到树上一团团栖息的孔雀,想必是在一个色彩斑斓的梦中了。”这是“吃完饭,天已黑”时看见的。这两处文字一变写进餐的素描而为华丽的词语,精妙的比喻与联想更平添了孔雀的美丽,也由这孔雀之美,赋之于文末飞机上的回望,写出芒市之美。

“雨中小巷,仿佛有所悟:有‘水’有‘巷’,不正是‘港’吗?是啊,这小巷曾是多少人生启程的港、多少乡愁梦牵的港、多少游子心灵归依的港……”《小镇雨巷》迥别于上面两篇散文的写法,在叙述与回想与联想中时空交错,意境更为宽阔。文章主要以三个比喻为线,把雨中小镇的“如老窖般散发着历史的窖香和人文的芬芳”一把把地洒给读者。“小巷子里一节节向前展开的青石板,像一条长长的、长长的老电影胶片一样在展开,展开那些往昔的日子——”这个比喻引出对往昔的回忆,小至光屁股的童年,大到民族抗战。“小巷啊,延伸在濛濛细细雨中的小巷,其实更像一根绳,一根长长延伸的绳,栓住多少人的心。”这个比喻回到现实,“来了,一个一个的,只是多了皓首白发,多了一根轻轻敲打青石板的拐杖,少了那一脸的顽皮相,少了步履的铿锵。这,难道仅仅是曾经属于这条小巷而去的游子?不,是属于曾经小青瓦、白灰墙、青石板小巷的人们;难道仅仅是行走路线的选择?不,更是一种殊途同行的心理路程啊。”文章最后,“细雨中的小镇啊,像南方常见的一张田田的荷叶舒展在大地上,雨中的小巷是荷叶上的曲曲叶脉,我和那些小花伞是滑动在叶脉上的一粒粒亮亮的水珠。”这个比喻从空中俯瞰,给人以清丽的美感,更给人一种对小镇雨巷的整体把握——这小镇雨巷在南方的哪一片土地上?其象征意义还需要作者赘言吗?

读了李剑的三篇散文,感觉就像我们平时喝酒摆龙门阵一样,他话语不多,也朴实,偶到高兴处,也眼睛发亮,直陈己见:“我就写自己的感觉,哪怕感性一些。”是啊,若是理性的观点和语言多了,怕就不再是为文者李剑的散文了。

※本文作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