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杂记之五∶ 我想移民美国当个破乱王
21年前的1985年,我的义兄孙德章从美国洛山玑回国探亲。在他返回美国时,我送他到沈阳,当天剩下来的时间无事可干,二人来到沈阳的商业区“中街”。闲逛中,在一家五金店里看到一款意大利产的袖珍型电暖气,标价96元,把玩间很喜爱,想把它买下来。这时德章大哥问我想要吗?我知道,只要我开口,他就会掏腰包把它买下来送给我。他在美国并非富人,不愿让他破费,所以只好谎说我只是看看并不想买。 还在我们到达纽约前的一周左右,儿子小两口就为我们的床伤脑筋,买两张新床具吧,起码得一千多美金,数目不算小倒居其次,伤脑筋的是,我们半年返回大陆后,这两张床垫和两个床架四个大家伙却没地方储放它,其结果也只能扔掉它。一天,ge和儿媳ling从超市购物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家的门外立着两张床垫,知道是这家闲置不用物品,于是下车上前查看,发现这两张床垫几乎是全新的,二人十分高兴地把他们的丰田旅行车开过来,把两张床垫装上了车。有了床垫还缺两个床架就好办得多了,就是买的话,也省去了大半费用。又过了几天,真是无巧不成书,儿子开车在另一条路上又拣到了两只床架,其新旧程度和花色,简直就是特意和前几日拣到的床垫相配套似的,儿子说,这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 过了几天,我和老妻把中国和美国两个半球的时间差倒过来之后,和老妻早晨有了心情和时间出去溜弯了,临出动之前,媳妇叮嘱我们不要走得太远以免迷路,让我们记住,这里是某某大道某某街某某号。我顺手提起厨房角落里的三只拉圾袋打算扔到门外拉圾筒里,这时儿子上前一步说,“爸,你就放在这里吧,等会儿我自己去扔吧。”“也不费力,我顺便拿出去就是。”“您不会扔。”听到儿子这话,心想,岂有此理。七十多岁的人了连拉圾都不会扔了。本来打算放下的拉圾袋,听了儿子这番话我又重新把它提了起来,发现其中一只袋子挺重的,低头一看,这只袋子里有许多梱绑好的报纸和杂志,我忙将拉圾袋放下,把报纸和杂志拿了出来,并在另一只袋子里发现还有好几只空易拉罐,我也把它拿了出来,心里不太高兴——这小子,来美国才两天半就不会过日子了,心里想着嘴也就不由自主地说:“这废报纸在中国要卖四角钱一斤呢,易拉罐一角钱一个……”“爸,美国没有废品收购站,也没有走街串巷回收废品的小贩。”这是儿媳妇ling看出了我面有愠色而岔开话题。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后来每天早晨在附近马路上散步,对路边的拉圾箱却加强了我的观察力度。每每看到有成梱成梱的报纸和包装箱的瓦楞纸板丢弃在路边,我不由地想,这要是有辆脚踏小三轮车,一天下来拣它个百八十斤当不成问题,按中国的废品收购价格,一百斤废旧报纸可就是四十多元好钱哪。 每家门前三只不同颜色的拉圾箱,分装不同的拉圾。绿色的拉圾箱装能回收的拉圾,如报纸,纸板等。蓝色的垃圾箱装金属物品,小电器等物品,如罐头盒,玻璃瓶,纤维制品等。灰色垃圾箱装生活垃圾,如菜根菜叶,清扫物品,落叶等不能回收的垃圾。而且还不能乱放,如果乱放,头两次回收拉圾人员会向你发出善意的提示,第三次可就是奉送你一纸罚单了,再不理会,法院的传票就会请你去法庭作客了。 也不是什么废弃物都不回收,易拉罐就是个例外,但回收单位却是卖出易拉罐饮品的超市自己。在美国,大部分超市门外都有一个特殊装置,你把你用过的或你在马路边拣到的易拉罐,放进那个装置的入口,它就会吐出一张五分线的购物卷,别小瞧这五分线,这可是美金,值四角钱人民币呢。商店花这5分钱回收这个易拉罐,可一点也不吃亏,因为那是你在买罐装饮料时,商店已额外收取了你5分钱的罐子钱,他再回收,也只不过还给了你买饮料时多付的5分钱而已。商店的这种行为也是美国法律规定的,我看挺好。 有的路边上还可以看到一人来高的,漆成黄色的金属拉圾箱,用车载我“走车观花”看纽约风光的儿子告诉我,这是专门盛放还能穿用衣物的箱子,是那些生活较富裕的人家,将孩子或自己穿过的,但还能继续穿用的衣物,洗干净放到这种专用箱子里,有需要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拿回去使用。 前两天,回家的路上,路过一所社区学校门前,看到拉圾桶旁放了一只电脑椅,停车看看,这把电脑椅有八九成新,是五轮气垫升降式的,说老实话,比我在南京家里使用的那只电脑椅可强多了。ge把它带了回去,想送给他的一位才从大陆来美留学的小朋友。我问他把拣来的东西送人好吗?他说这有什么,他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他宿舍里使用的课桌和椅子都是拣来的。 看到和听到这些,我跟ge说我真想申请移民来美国当个破乱王,ge反嘲我:这一点,早就有人想到了,他就知道有位华人新移民,开着一辆皮卡车沿街收集废旧报纸和杂志。隔三差五就向大陆发个货柜箱。读者朋友大概还不知道,有些有心人,把从这里拣到的一些旧英文杂志发回中国,在一些大学,尤其是一些外语学院的门前,摆滩出售,一本英文杂志可卖到5—8元人民币呢,您说,这是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后来,由于我的不死心,我们爷俩个茶余饭后,继续讨论这“当垃圾王”的话题。对此,儿子也心存疑惑,他想,美国这样一个极度发达,利用和节约一点一滴资源的超级大国,不可能把这些废旧物资弃之不顾。再说,他有那么大的废弃物堆放场地吗?ge又说,在美国的城市管理中,根本就不存在“市政”包揽一切这一概念。街道清扫,垃圾收集和处理,道路的维修扩建,人道树木的栽种和管理都是由各大私营公司承包的,您想,他们会把那些可利用的资源丢弃吗?据说,这些公司的头头们,在社会上都是有相当背景的人物,就是政府的有关部门,对他们也是避让三分。ge说,长此以往,那位拣拾报纸杂志发运回国的老兄,弄不好要惹上麻烦。听到儿子这番议论,想想也真有点道理,当然,那个想当垃圾王的念头也就随之烟消雾散了。 |